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黔西县:开发式扶贫招引高效农业

2013年03月25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黔西3月25日电 题:贵州黔西县:开发式扶贫招引高效农业

  中新网记者 唐福敬 鲍光翔

  和整饬自家的菜地一样,三十多岁的农妇郭家惠熟练地左手把草、右手移割草弯刀,把菜畦周边长约两寸的嫩草一小把一小把割下。

  和整饬自家的菜地不一样,郭家惠割下的草就地摊晒,也不拿背篓背回家做青饲料。

  “我这是给他们公司打工,”郭家惠一边割草一边和记者聊道,“割下来的草他们还要拿去加工草粉哎。割完草,晒几天,这个大棚又要翻耕种下一季香葱了。”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乌骡坝村一个蔬菜大棚里,乌骡坝村村民郭家惠告诉中新网记者,她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赚到六七十块钱。5年前,她一家的年收入比现在少一半多。

  “乌骡坝现在建起了113个蔬菜大棚,有52个流转给入驻的两家农业公司,”乌骡坝村支书李宁说,“它们除了交土地流转资金给农民,还吸纳村里250多个劳动力就近打工,等第三家公司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预计又能吸纳250个劳动力就近打工。”

  “2012年乌骡坝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000元,超出贵州省平均水平。”李宁告诉记者,2008年时当地的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180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600元。

  白墙青瓦布依族民居、通村串户的整洁道路和太阳能路灯,以及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农家书屋,则是乌骡坝现在在农民收入之外的“硬件”变化。

  谈及变化,李宁认为,这是开发式扶贫的结果。

  所谓开发式扶贫,指在国家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李宁披露,政府部门2008年以来投入到乌骡坝的扶贫资金共约1000万元,先后解决了房屋、大棚、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困难。

  基础设施改善后,乌骡坝开始探索产业化扶贫,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发展特色蔬菜、花卉和经果林种植,通过产业的示范带动,引导农民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户收入。

  “引进农业企业办基地,是用办给农民看,来带着农民干。”黔西县扶贫办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刘云说,从政府扶贫项目为乌骡坝“输血”(基础设施)以来,短短数年,“造血”机能已经产生。

  “村里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种的蔬菜、水果和养的皖西白鹅全部由合作社负责销售,村民不承担风险。”李宁告诉记者,目前村民承包种植的61个蔬菜大棚,产品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村中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高产,品种不断增加。

  “我们引进公司利用荒山开发的经果林,再过几年就能保证四季有果。”乌骡坝村村主任潘安雄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