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屡毁屡建的千年商埠古镇安居

2013年03月27日 2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武汉3月27日电 题:屡毁屡建的千年商埠古镇安居

  作者 曹旭峰

  在湖北随州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座穿越了千年时光,仍以残缺容貌屹立于世的小镇——安居镇。

  2007年11月,安居镇杨泗山4号墓出土27件噩国青铜器,14件青铜器上面带有铭文。西周时,这里曾是一个叫噩国的地方。

  3月26日,随州市作协理事邓世勋,向中新网记者诉说了久远的噩国记忆:青铜礼器《噩侯驭方鼎》的铭文记载,周王征伐角夷返回途中,噩侯亲往恭候迎接。后噩侯联合南淮夷、东夷叛周。战争以噩侯失败告终,周王对噩侯老小“勿遗寿幼”,噩国从此湮灭。

  宋代以前,安居镇称为柳林笆,白布与蜜枣闻名天下,货物多数经过老街。元明清时,安居的商贸达鼎盛时期,街道长达3华里,商户门面达600多间。

  全国各地客商在此相安而居,生活滋润而富足,柳林笆也由此更名为安贵城,取安居乐业之意,后安贵城又改名安居。

  邓世勋说,老街巷布局纵横交错,当地人据建筑、形状、姓氏约定了“九街十八巷”的名称。如今,站在老街上,很难想象昔日繁华。

  幽深而寂寥的街巷中,只闻犬吠之声,班驳剥离的老屋墙体,渗杂着不同时代的标语残迹,偶尔一个蹒跚而过的老人,带着历史的背影消失街巷尽头。

  老街依稀可看出昔日商业区与生活区“混居”情况。一街两厢,街宽丈许,铺面几间进伸多层,左邻右舍共山同脊,买卖相互关照,生活亲近和睦,体现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内涵。鼎盛时,老街曾有道观寺庙20多处,香客信众充斥着大街小巷。

  儒家的修身、道家的空幻,释家的轮回,潜移墨化溶进了老街的风俗,融入了安居人的性格之中。

  寻觅很久,记者才在一处不起眼街角发现一小禅寺,禅寺上方书“安心”二字,几个老僧尼焚香默经,肃穆而庄重。

  从一条仅能通过一人的百米狭长小巷走出,一股潮湿之气扑来。婉约的涢水出现眼前。

  两岸农田夹裹的浅浅河流,曾经孕育出了西周噩国和古随国。站在当年的河岸,一定可以看到“覆船耸翠”和“十里桃花”,听见“清凉钟声”。

  一位坐在老屋前的老妪,敲着褐色厚木门告诉记者,房屋为民国时所建,兵匪曾毁了大半房屋,仅木门幸免。房屋虽然修缮了多次,老木门却不更换。

  河南兵匪石流子窥觑安居富庶,遣兵匪化装成小商贩潜伏安居多年,刺探居民经济情况。清王朝宣告灭亡的当年(1911年),石流子动手,率千余兵匪将安居商户洗劫一空,将500多间商铺焚为灰烬;1930年,又一股兵匪洗劫安居,焚屋无数,绑票400多人;1940年,日寇侵入安居,古镇几乎毁坏殆尽……

  老街依然可见一些焦黑的残壁,湮没于野草中,仿佛在默默控诉着不为人齿的罪恶。老街少见年轻人,老人们不愿离去,不愿修缮带有祖先信息的老屋。

  当记者离开时,弄堂风仍静静的穿越而来,老人布满皱折的脸上平静依然,惟有白发在风中微微而动。(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