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郑州98岁老太坚持行医 称百岁时将积蓄裸捐(图)

2013年07月05日 11:34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河南郑州98岁老太坚持行医称百岁时将积蓄裸捐(图)
认真询问病人病情,她从来不厌其烦
老人腿脚不方便,可她自理能力很强,上下楼梯从不让人搀扶

  “国家培养了我,我得为国家干活”这是她很认真说的一句话,“活着得有用,上班可以避免老年痴呆”,她笑着解释98岁还坚持行医的理由。2013年6月26日,仍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坐诊看病的胡佩兰老人应接不暇,她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众多病人的信赖。老人说他离不开病人,她离开病人就心慌。

  下午1点多,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助理帮她脱下白大褂并告诉她今天的病人都很满意时,胡佩兰欣慰地笑了。从周一至周六的每天上午,都是她坐诊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无论早晚,看完病人再下班是她铁的纪律,她的助手唐利民说:“到下午2点多下班也是常有的事。”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胡佩兰严肃地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经常有外地患者说,胡大夫开的药费还没车费多呢。她说自己70年没收过红包、没被病人“医闹”过。这位坚守高尚医德的老医生胡佩兰,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这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她们中间有的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自豪地说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当她回忆参加1951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脸上流露着满足感。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退休前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科主任医师。后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坐诊,2010年受聘到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至今已经行医70年。她说:“只要能活动一天,就要为病人服务一天。”胡大夫记不住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她却能记住不少病人的电话和名字。除了工作这个最大的嗜好,她仅剩不多的兴趣就是读书和看报。用老人幽默的语言表述:每天回到家,保姆首先要干的两件事是拿报纸、烤包子。这是她的生活习惯,每顿饭就是两个烤包子(老人牙好),简单吃完饭坐在餐桌旁消消食,然后上床一边吸氧气一边看报纸。她也在“与时俱进”,从口里也会蹦出“野鸡大学”、“光盘行动”这些词语。有一天下班,她特意要司机送她到医院礼堂,说是“要学习十八大精神”。

  在家里,她是一个“抠门儿”的老太太,舍不得浪费一个馍,多买一棵菜。她身上穿的红棉袄已经十几年了,4个儿子给她买的新衣服一直挂在柜子里,从不拿出来穿。她的饮食很单调,基本就是包子、馍和面汤,而且一定要自家做,因为“一块钱街上买4个,在家能做6个”。馍发酸了,她也不会扔,留着下一顿再吃。就是这样的老人,她会大方地给人垫医药费,捐钱给贫困小学建书屋。胡佩兰是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她从2005年开始把退休金和坐诊收入都积攒起来,至今已捐款7万多元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老人有四个儿子,一个在郑州,其他在外地。大儿子曾多次要接她到北京养老,她不去,说在郑州快一个世纪了,哪里都不想去。老人说,希望再干2年,“到100岁时,把一生的积蓄都捐给希望工程。”采访将要结束时,她笑着说:“到我100岁时,你再来给我照相啊!”我激动地连连点头答应老人:“好,好,好,到时我请一群摄影记者给您老拍照片。”(记者 陈更生 通讯员 张涛 摄影报道)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