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顺昌洪灾水毁田变身生态蛋鸡场

2013年07月30日 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福建顺昌洪灾水毁田变身生态蛋鸡场
    日前,钟七金和妻子在金银幕山生态蛋鸡场投料喂鸡。经洪灾劫后水毁田成畲族生态蛋鸡场一片生机。(配文图片) 林峥嵘 摄

  中新网南平7月30日电 题:福建顺昌洪灾水毁田变身生态蛋鸡场

  作者:张丽君 吴恋 林峥嵘

  “这片36亩沙滩地原是无法复耕的水毁田,现在我把它圈租下来办起蛋鸡场,原生态放养、全杂粮喂料,每天可收获近1000枚‘土’鸡蛋。”7月30日,年过半百的顺昌县双溪街道溪兰村畲族村民钟七金高兴地介绍自己的“杰作”。

  夕阳西下,溪兰村源头溪畔的福建省顺昌县金银山畲族生态蛋鸡养殖有限公司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下,放眼望去一群群散养的土鸡被圈隐在群山和稻田之中,或在芦苇丛中“悠闲”觅食、或在南瓜藤下歇息“纳凉”、或在产蛋房里静静“生产”……一派盎然生机,全然没有洪水劫后的水毁痕迹。

  2010年“6·18”特大洪灾,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拥有5个自然村的畲族聚居村落溪兰村有近9成耕地被洪水冲毁,全村214户832人原来人均仅1亩耕地就剩下1分地。为此各级政府、国土部门下拔800多万元专款对水毁田进行改造复耕,唯有金银山下这片农田因地表砂质层太厚,连改成池塘都困难。“农民离不开土地,农村土地资源本来就弥足珍贵,不利用起来真可惜。”时任村主任的钟七金绞尽脑汁谈起当时办鸡场的初衷说,“办禽类养殖场需要砂质地,其粪便还能改良土壤肥沃土地,日后还要复耕也比较容易。”

  经过与合作伙伴多次协商、考察,他决定创办蛋鸡场。去年4月,他投资30多万元租下这片令人犯愁的水毁田,引进6000多只“广西黄”,办起了蛋鸡养殖场。为了今后复耕需要,养殖场只用防晒网简单地圈起来,不锄草、不硬化、不盖永久性建筑,全部采用原生态放养、全杂粮喂料的形式,生产“土”鸡蛋。

  “这里的气候适合养鸡,我家的鸡从小就是吃着杂粮长大的,我们吃啥,鸡也吃啥。”钟七金和妻子谢秀英一边捧着杂粮喂鸡一边介绍当初创办原生态养殖的初衷。众所周知,养鸡上规模后由于防疫、生长的需要,采用舍养形式比较容易一些,钟七金的“挑战”无疑给他带来相当难度。打针防疫必须一次性完成,舍养时可放在白天进行,放养时只能在夜间进行,每次要组织八、九名工人从傍晚6、7时干到次日凌晨6时,一次防疫下来腰酸腿疼不说,单单熬夜就受不了。老钟辞去村主任职务,全身心投入他的养鸡事业,他的“广西黄”进场后存活率达到97%以上,而一般的鸡场存活率能在70%就相当不错了。老钟饲养的蛋鸡吃五谷杂粮、傍山野清泉,生产出直径仅乒乓球大小、成色不一的“土”鸡蛋很快受到市场欢迎,县城新百姓、欢乐购、福乐福等多家超市与他对接,不少城里市民甚至把“金银山”土鸡蛋当作“月子蛋”、“术后蛋”的送礼佳品。

  正当老钟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今年3月至6月中旬全国范围性的禽流感让他措手不及。那段时间,人们“谈禽色变”甚至对禽蛋产品也避而远之,老钟的鸡蛋每天积压率高达90%,而伴随着鸡的成长,饲料却在与日聚增,眼看着12万多元的鸡蛋堆积如山,大半年的辛苦化为泡影,老钟心急如焚。为了节省资金,他辞去工人,夫妻俩从喂鸡、捡蛋、防疫、包装到销售“全职”上阵,每天从鸡叫干到狗叫,苦心支撑着他的养鸡事业。

  如今,禽类市场正在逐步转暖,钟七金的金银山畲族生态蛋鸡场又开始恢复往日的生机,产蛋量从日产四五百枚升至上千枚。随着产量的增加,他想依托“生态”办个“农家乐”,期望寻求更广的销售渠道。(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