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敦煌葡萄规模种植“变身记”(图)

2013年09月06日 1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甘肃敦煌葡萄规模种植“变身记”(图)
    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九月伊始,从甘肃敦煌市鸣沙山下到党河古道,优质葡萄已经覆盖当地所有乡镇村组。 冯志军 摄
    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九月伊始,从甘肃敦煌市鸣沙山下到党河古道,优质葡萄已经覆盖当地所有乡镇村组。 冯志军 摄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6日电 (记者 冯志军)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九月伊始,从甘肃敦煌市鸣沙山下到党河古道,优质葡萄已经覆盖当地所有乡镇村组。眼下,敦煌14万亩葡萄开园上市,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平均有4000吨敦煌葡萄销往全国。

  “两亩葡萄能收入两万多元,与过去种粮棉每亩地千八百元的收入相比,收益明显好得多。并且一点不愁销路,只要把葡萄采摘下来,交给合作社就行。”5日下午,位于敦煌市郊区48岁的农民牛君开始在自家地里采摘成熟的葡萄。

  牛君告诉记者,他从2000年开始种植葡萄,但当时根本不会种,近十年几乎未尝到过什么“甜头”。不过,一家人十多年来从技术等方面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加上近年政府一些免费的技术支持,无论是产量,还是收入,都逐年好转。

  今年,敦煌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达20万亩,已近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预计今年当地葡萄总产量将达13万吨,全市葡萄总收入有望达到7.3亿元,农民人均葡萄收入将超过7800元,成为敦煌市农业产业的龙头支柱。

  敦煌不仅是著名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也是享誉盛名的葡萄瓜果之乡,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宜栽植鲜食葡萄的四个地区之一。

  事实上,敦煌是传统的粮棉种植基地,上世纪末,敦煌水资源短缺和粮棉种植效益低迷持续困扰全市农业发展,当地开始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鲜食葡萄。但是,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加之种植技术落后,葡萄总量小,销售困难,葡萄产业发展历经了几次波折,出现过春种葡萄秋铲苗的痛心经历。

  2000年后,敦煌官方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节水治沙、退耕还林、生态修复与发展林果经济统筹谋划,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制定新的产业导向机制,并与一批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姻,共同开发和培育产业体系,筛选确定红地球葡萄为主栽品种,累计补助5000多万元,开展连片示范种植。

  与此同时,建立敦煌市葡萄人才培训基地,依托乡土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开办为农服务电视频道,黑板报、手机短信、科技小报。2002年起,敦煌各乡镇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技术服务队,从今年开始,由财政出资200万元,聘请100名农民技术员,完善葡萄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24小时服务种植户、服务葡萄生产。

  “一亩园十亩田。”葡萄的高效益极大地震动了10万敦煌农民。边远风沙地村组率先放弃效益低迷的棉花种植发展葡萄生产,成为葡萄经济的第一批规模收益者。“万元户贫困户,十万八万不算富。”昔日的薄弱村因为发展葡萄成为敦煌响当当的富裕村,村里每年葡萄收入过十万元的农户已是寻常人家。小康房居家,小汽车代步,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形成敦煌农业独特的现象:“边远村=富裕村”。

  在葡萄收入的带动下,2012年敦煌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实现了退耕还林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敦煌葡萄行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2008年,敦煌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无核白葡萄、红地球葡萄被评为“中华名果”。2009年,被评为兴果富农百强县市,今年又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命名为中国葡萄名城。

  “但有农田处,无不种葡萄。”如今站在阳关烽燧向东远眺,映入眼帘的第一抹绿色是葡萄。大规模发展葡萄不但实现了防沙治沙、农民富裕的综合效益,还为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拓展了崭新的空间。

  敦煌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透露,与传统粮棉生产相比,葡萄节水效果明显,亩均节水达40%以上,单位种植效益提高5倍以上,为敦煌生态、城市和文化旅游建设腾出了宝贵的水资源,使敦煌城市承载力提高30%—50%。

  据了解,未来三年,敦煌市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将达到25万亩,覆盖全市80%的耕地,葡萄总产量达到30万吨,总产值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1.6万元,建成西北最具特色的鲜食葡萄基地和特色农业观赏体验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