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常回家看看”入法后首个团圆节八成人不回家

2013年09月22日 14:3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常回家看看”入法后首个团圆节八成人不回家

  中秋,是什么挡住游子探亲路

  中秋节当天,在南京工作的省级机关干部朱丰收,在淮安岳父家吃罢午饭后,下午就携妻带子赶到邳州农村探望年过古稀的父母,一起吃晚饭。“帮老母亲烧地锅炒菜做饭,向父亲敬几杯酒,和二老聊聊家常……”他说,中秋就像春节过年一样重要,特别是老人能看到孙子,能不高兴吗?作为子女,也会感到很亲切、幸福。

  刚过去的中秋,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入法两个多月后的首个团圆节。连日来,“中秋,你回家看父母吗?”成为各地媒体和网友、市民争相议论的话题。最新调查显示,80%在异乡子女不回家过中秋。节日期间,记者展开随机采访也发现,像朱丰收一样,在异地工作的子女选择中秋节回家过节的并不算多。

  有数据表明,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约半数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另有调查显示,近7成老人认为更需要子女的精神关怀。是什么拖住异乡子女回家团圆的脚步?记者采访发现,父母在省内及周边的人,回家几率相对高些,而如果要长途跋涉,很多人不会“回家看看”。不少年轻人认为,不想回家,不是不孝顺,而是“忙、远、贵”等因素。在南京一家汽车公司上班的“70后”张萍,中秋没回皖北老家看父母。她说,以前中秋节不放假,不回也就算了,现在放假,却只有3天,弄得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还有人表示,尽管不能回家,但要给父母打电话、发祝福短信。南京网友“德评”说,做晚辈的只要有心,不管回与不回,都有办法让长辈感觉温暖。

  对“常回家看看”入法,受访者普遍感到“有提醒作用,但实际影响很小”,不常回家的仍不回家,而且总有理由,总有借口。当然,城市工作压力大,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多在事业上升期,“常回家看看”确有难度。南理工社会学副教授王兰芳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迁徙加快,加之“加班加点很疯狂”“带薪年假很迷茫”,使得“逢年过节回家团圆”亲情呵护模式受到不小冲击。但公众关注中秋回家,本身反映全社会越发重视老人的权利,亲情团圆也是多数人的感情需求。“全社会珍视家庭和亲情,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应在政策上提供便利,通过法律保障、工会监督,让子女能回得了家,有时间维护亲情尽义务。”(记者 王佩杰)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