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闽千姿:古老村落的傩舞新传

2013年09月25日 1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泰宁9月25日电 题:古老村落的傩舞新传

  作者 林春茵

  福建泰宁县新桥乡的大源村,座落于闽赣交界处的深山中,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在这个古老的山村里,不仅保留了傩舞、赤膊龙灯等奇特民俗,还有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驿路关隘、古村街巷、桥梁亭阁、庙宇宗祠和民居等数百年前的文物古迹。

  被称为中国舞蹈“活化石”的傩舞源自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大源傩舞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3岁的严大康,是大源傩舞最年轻的传承人。严大康的伯父严建华,是大源傩舞队的队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他的父亲严建星,是傩舞队另一灵魂人物,负责司鼓和音乐整理。

  “我和我爸、伯父他们不一样了,我不能被傩舞拖在那里。”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严大康并没有在村里务农,毕业于天津农学院的他,现在在厦门打工,从事酒店管理工作。

  不过,每年正月十五、农历四月半和十月十五时,这些傩舞固定“演出”的时节,他会为了参演专程回家,尽管从厦门到泰宁坐大巴要七个小时。

  “每次叫他回来,他都回来,我很放心。”严建星对儿子的表现很满意。

  周边的人都不知道严大康会跳傩舞。“又不是跳街舞,说了人人懂,傩舞解释起来很复杂的。”严大康无奈。

  在当地,傩舞因为很有仪式感,服饰特别,舞姿原始古朴、夸张奔放,而被称为“跳神”。在大源采访时,严建华告诉中新社记者,大源傩舞早年很活跃,上世纪60年代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禁演,沉寂了整整30年。

  1995年,因当地政府发掘地方民俗文化,傩舞才复活。

  “民俗是个宝,傩舞是个宝,再不搞起来就真的断层了。”严建华说服村里年轻人一起修补这个传统的碎片。当时,村里最年轻的演员也已经70多岁了,严建华经常走访江西、泰宁、邵武等地的周边村落,请教会跳傩舞的乡亲。

  第一次公开跳起傩舞时,整个大源都沸腾了。再后来,大源傩舞就不断在福建三明、江西南昌、北京各种傩文化活动上获奖。严大康说:“大源傩舞复活而且有血了。”

  这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鼎盛时学跳傩舞的年轻人达到50多人。“我伯父是‘总导演’,没有他,我们村就不可能有傩舞。”5岁起就看着父辈抢救和整理傩舞的严大康对伯父非常尊敬,对父亲也引以为豪,“我爸就是‘主擂手’,他负责大鼓,大家都跟他节奏跳。”

  “他很厉害,很有天赋,我一教他都懂,绝对是我们的主力了。”父亲对儿子赞不绝口,“谱子都是用宫商角徵羽来记的,拿到你也看不懂,得嘴巴教,耳朵听。”

  大源傩舞面具原来是用竹篾白纸糊的,“很狰狞,我伯父他们换了现在的木面具,更雅了,更美了。”严大康觉得传到他这里,也该有所改良,“比如宫商角徵羽,为什么不能改成多来米发索呢?”

  跳傩舞起码需要十人,但现在,日常排练连四个人都凑不齐,“大家都打工去了”。

  严建华身兼大源村委书记,为了把傩舞队员们留在村里,他让队员优先入股村里的茶树菇项目,保证收入,还为队员缴纳基本险种。

  如今,泰宁计划开发大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厦门天天接洽旅行社的严大康表示,“真的很想请他们到我们那里去”,希望通过跳傩舞让村子富起来。(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