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治水记:治水之意不在水在乎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09月30日 0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9月30日电 (江耘 夏毅 赵小燕 吴佳蔚 祝晓艳)大禹治水十三年,为民造福,成功之时会诸侯于会稽。2013年,当“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之声不绝于网络之时,多水浙江再次吹响治水集结号。这一次,治水不再战天斗地胜自然,治水更是问诊产业,搭脉经济,谋求转型。

  河溪污染催生“局长下河游泳”式民意诉求

  中国“水晶之都”——浙江浦江县,其水晶产业产量曾占中国80%以上,这一产业也一度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

  但璀璨耀眼的水晶也产生了大量废水、固废,令溪河浑浊、鱼虾绝迹。

  “污染太严重了,很担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宁愿不要这个产业。”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浦江人谈起家乡的水晶产业并不以此为傲,甚至重重担忧。

  根据当地的以往影像资料,记者看到流经浦江的浦阳江水质污染严重,河水呈黑绿色,局部排污口泛起大面积白沫,河面上漂浮各类垃圾,河道两边堆放着大量制作水晶的废料,完全成为了一条天然污水管道。

  浦江县委书记戴建平也承认,浦阳江从2006年以来,它交接断面,一直处于劣五类水状态。

  据了解,浦江县有水晶加工企业1.6万余家,但规上企业仅25家。这些几乎散布于全县的水晶加工企业,多数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生产过程中每年排放的废水量达490余万吨,致使当地农村65%以上的水体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浦阳江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重要支流,污水不仅污染着浦阳江两岸的民众,而且对钱塘江下游也造成了影响。

  今年上半年,杭州频发饮用水异味事件,原因一直难以找到。最终,目标被锁定在浦阳江。

  受污染的河流不仅是浦阳江一条。低小散是浙江民营经济的一大症结,浙江多条河溪因为这些低小散的企业污染而鱼虾绝迹。

  今年三月,回温州苍南省亲的金增敏微博悬赏20万,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从而引发了浙江民众对水质日益恶化的家乡河溪的关注,各地网友纷纷晒出了家乡河溪被污染的照片。

  温州市长陈金彪也坦承,温瑞塘河是温州的“母亲河”,由于环保意识不强,低效、高污染产业发展,使“母亲河”受到污染。虽然历届政府都在对温瑞塘河的污染进行整治,甚至花费了数十亿元的资金,但是效果不明显。

  “群众邀请局长下河游泳,反映了群众对环境的期望。”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说。

  今年8月的横渡钱塘江活动中,卢春中就和多名官员一起下江。

  浙江这场自下而上的游泳风波所表达出民众对环境渴求,也令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治水。

  政府“组合拳”治水牵动全局

  “百姓想什么,我们就要干什么。”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浦阳江考察督办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明确表态。

  面对2012年的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劣V类,31.7%的断面达不到功能区要求的严重现状,面对民众对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的呼唤,浙江打响了治水攻坚战。

  铁腕治污、铁心减排、铁面执法,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治水运动在浙江大地轰轰烈烈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一系列“组合拳”一一出台。

  夏宝龙认为,这些举措都与治水紧密相关,既是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更是治污治水的“复方剂”。做好治水文章,可以牵一“水”而动全局,打开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因此,治水必须综合施策、水陆并治,把“复方剂”的疗效定在“下河游泳”上,把“组合拳”的功夫下在“强身健体”上。

  “组合拳”打在了浦阳江两岸,的确起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今年以来,浦江县政府组织开展了9次清水治污的“零点行动”、8次“金色阳光”行动,对偷排漏排污水的现象,日夜突击检查。

  截至8月底,浦江县1.6万家水晶加工企业(户)锐减为6000余家。

  从1至8月的监测数据看,浦阳江各项污染指数有明显下降,交接断面考核初步评价为优秀。

  但是,关停之后,浦江水晶产业的路在何方?

  浙江大学经济系主任叶航认为,政府不能仅仅强行关停污染企业,“关停之后,政府能否从科技、人才方面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更直接的帮助,包括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让传统企业顺利转型。”

  浦江县委书记戴建平表示,浦江县在整治小水晶企业同时,规划建设了水晶产业集聚园区,从生产规模、产业层次、装备水平、产出贡献、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水晶行业整治标准和入园标准。

  目前,产业集聚园区一期工程面积500亩,投资约2.28亿元,其中环保设施投资就达2300万元。

  据悉,浦江还准备在建4个水晶生态集聚园,所有废水、废渣都由园区统一处理。

  “到2015年,浦阳江就能游泳!”对于治水的成效,戴建平拍着胸脯保证。

  据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介绍,在此次治水大行动之前,浙江从2004年就开始启动了3轮环境污染整治的“811工程”。

  “丽水现在是养生福地,但当年也曾被污染,几乎每个县都有造纸厂,被关停多年后,环境现在是它的优势。”卢春中表示,前几轮的811工程行动,主要是解决大污染问题,如桐庐的冶炼厂,丽水的造纸厂等,“如果没有治理,浙江的水肯定全黑了。”

  在这一轮的治水行动中,各地市治水的行动正密集展开。如楠溪江所在地温州永嘉,已提出了要全力打好水环境保护攻坚战。从源头治理入手,并在全县划定严格禁止、限制开发、优化准入等3个产业准入区块,进行产业限制,保护水环境。

  在河长制最先被推广的嘉兴,现有市级河长17位、县级河长183位、镇级河长1366位、村级河长4298位,已覆盖1.2万公里河道。

  据悉,浙江环保厅已联合多部门规划制定“河长制”,即由各地行政首长担任河长,对河道污染进行监管和治理。

  目前相关方案已上报浙江升省政府。明年有望全省实行“河长制”。

  治水之意不在水在乎经济转型升级

  污染在河里,源头在岸上。

  浙江的企业大多是小而散的,这些企业又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浙江的结构性污染突出,治水必须先治理这些企业。

  据2011年的环境统计分析数据,浙江杭州、金华、衢州三市的化工、造纸和印染三大污染行业COD排放总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71.8%,氨氮排放总量占79.8%。“目前这些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已形成块状经济,相关区域的水环境污染物浓度远超水环境功能目标值。”卢春中说。

  “转型升级难免要淘汰,我们给了排污不达标的企业改造一定的时间,如果还是不能达标排放,那只能关停。”卢春中说,包括绍兴的印染企业在内的重点治理行业,如果真的达不到排放要求,那必然是面临倒闭的。

  治水不仅是环保的事情,更成为了浙江省上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推手。

  “转型必先汰劣,治污必先治水。”夏宝龙表示,要把治水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史晋川表示,从环境为突破口,其实是有对小企业整治的意图在其中,“水涉及到浙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选择这个为抓手,我觉得蛮好的。”

  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浙江已有先例。近年来,该省开展对铅酸蓄电池、电镀等六大行业的整治。此前掀起的铅酸蓄电池风暴中,浙江全省273企业相继淘汰,如今仅剩下60家。

  湖州长兴县曾是著名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大县,在整治前,该县共有铅蓄电池企业175家,规下企业达99家,仅2家亿千企业。

  企业的多小散从而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污染,通过整治,当地重组提升了规模化、现代化、清洁化的16家规模企业,包括2家百亿企业和14家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下企业。

  中国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天能集团“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0多亿元,其中2亿多元用于环保设备技术改造和工,目前所有生产环节都实现了零排放的循环利用。

  “存活下来的企业,产值提高了将近30%,利税提高了80%,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削减。”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表示,治水既是环保部门对百姓关注热点的回应,也是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能够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

  史晋川认为,通过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小企业的整治,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把落后的产能淘汰,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小梅指出,靠治水来治经济,单方面加大政府投入是不可持续的。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则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是质的转变。“因为同样的1元钱,由民间资本来操作,成本远比政府操作来得低。”

  2013年,浙江省给自己定下了治水目标:钱塘江、甬江、苕溪、瓯江、曹娥江、飞云江、鳌江、椒江等浙江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功能区III类以上的比例达到63%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7%以上。

  水清了,污染企业就转型了,经济也就更健康了。(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