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清水河县:由秃到绿的转变

2013年11月01日 17: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1日电 题:内蒙古清水河县:由秃到绿的转变

  记者:李爱平

  尽管节令已至秋冬季节,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黄土高坡”上面仍然频现绿意。让人惊讶的是,当地的特色植物“酸溜溜”仍然顽强的生长着,引得一些外地游客不住摘下尝鲜。

  对于这样的景致,当地林业部门的干部倍感欣慰,1日,这些林业系统的干部们对记者大声说,这样的生态情况真的让我们没想到,往年的这个季节早就是山丘广如、草木皆黄,风沙大作了,哪还能看到绿色呢。

  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最南部清水河县,整体处于“蒙、晋、陕”经济开发区腹地和呼和浩特市、包头、鄂尔多斯经济圈内,往年驱车行驶在这一富有黄土高坡特色的小县城,举目所见沟壑丛生,这座小县城透露给外界更多的信息只有四个字:群山环绕。而如今则需换上另外的四个字“绿草如茵”。

  当地宣传部门的一位杜姓负责人说,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清水河县进行生态绿化,已经成为当地官方重中之重的工作了。

  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对记者回忆说,过去几十年中,印象深刻的是,每到春秋季节最明显的是风沙大,山丘上光秃秃的没遮没挡,这样的时候,很难有心情外出遛弯,只好呆在家里傻坐着,无所事事。

  对于村民们这一“抱怨”,清水河县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早年的战乱与垦荒有着极大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该县建国初期,县境内仅存5500亩的天然次生林,森林覆盖率仅为0.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96%,风蚀沙化面积达28%,600多条大沟,3万余条支沟和不计其数的毛沟每年将大量的泥沙带入黄河,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主要输沙源之一。

  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让当地官方的主政者不得不加紧思考如何改善这一恶劣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对生态改善最早的动作可以追溯到1978年到1998年,这20年来,该县相继启动实施了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一二三期建设,此间可以大书一笔的是,由于当地造林绿化步伐的明显加快,生态面貌渐次开始恢复。当地民众最直观的感受是,荒山上慢慢开始有了绿色了。

  真正令该县生态上有所变化的时间段发生在1999年至今。当地宣传部的杜姓负责人说,这个县之所以有今日的绿色,是历届党政领导大力改善的结果,非一朝一夕。

  事实正是如此,1999年至今,该县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下,先后被列入全国生态重点治理县,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等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发展战略,面貌为之一新。

  内蒙古清水河县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县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已得到有效遏制。

  “洪水基本不下山,地区小气候已初步形成,林草植被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出现了狍子、狐狸、野猪等多种动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0.1%增加到现在的32.88%。”清水河县林业局局长乔占文受访时说起这一变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显然令当地民众自豪的还有该县在生态方面的另外“收获”,2006年3月,该县被中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2010年7月,该县被内蒙古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集体”,2012年3月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林业生态建设成为全县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亮点。

  在乔占文看来,上述所取得的成绩颇不容易,下一步清水河县还将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建设任务和资金,将国道两侧视线可及范围的宜林地全部规划绿化,同时扎实推进城区及园区周边绿化,真正实现城乡绿色一体化。

  “我抬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对于这首当地耳熟能详的《信天游》歌曲,乔占文说,风水轮流转,现在这个歌词应该改改了。“不是风沙茫茫,而是绿意盎然”。(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