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首府城市呼和浩特绿意盎然背后的“突围”

2013年11月02日 1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2日电 题:内蒙古首府城市呼和浩特绿意盎然背后的“突围”

  记者李爱平

  深秋的呼和浩特,尽管会不时遭遇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袭击,但奇怪的则是在城区周边的山川、河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然显现出绿色景象。就连市区主干道的杨树也似乎忘记了季节,未曾出现大面积落叶,依旧挺拔而顽强的生长。

  与内蒙古大多数城市类似,作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在过往的岁月中,生态问题一度曾被官方提至重中之重位置。然而,公众有所不知的则是在呼和浩特这座绿意盎然城市的背后,事实上早年的生态基础并不乐观。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名为青色的城,坊间曾将这座城市简称为青城,对于这座城市,多数市民受访称,这座城市越来越显现出宜居的一面,然而十几年前你会发现这一切颇显荒唐。

  一位从北京回呼和浩特发展的李姓市民,惊叹十几年前的呼和浩特城区时说,街道两旁不要说是有成片的树林遮挡,即使是在入夏季节来临,仍会不时遭遇到沙尘暴的侵袭。

  呼和浩特市的生态基础薄弱一度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开玩笑说,青城不清。

  一组具体数据可以说明彼时的呼和浩特生态建设的薄弱:1999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997.6万亩,森林面积451.4万亩,森林覆被率仅为17.48%,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8.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19平方米,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了首府经济社会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生态现实,呼和浩特政府是怎么突出重围的呢?2日,记者从呼和浩特林业局获知,呼和浩特市生态建设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2000年该市借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率先在内蒙古全区作出建设生态市决定,提出了“大干五年基本改变全市生态面貌,苦干十年初步建立首府绿色形象”的宏伟目标。“那段时间,种树、绿化成为常态。”有人士回忆说。

  这样的生态建设,在苦干几年后显现出成效,一些市民惊讶的回忆说,天空开始晴朗,已经种好的树开始变得枝繁叶茂……

  6年后的2006年,该市为进一步提升首府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生态市建设的基础上,又一次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并启动实施了“十大重点生态工程”。这段时间细心的市民发现,城区的环境面貌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让生态向着更高方向发展,呼和浩特市可谓真刀真枪的干上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从2010年开始,该市生态建设转入更高发展阶段,决定向美丽首府、宜居青城迈进。

  一个欣喜的数据显示显示,截止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048.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89%,增长12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907.63万立方米。形成大青山前坡、清水河县南北两山、武川县六乡连体各50万亩生态治理工程以及和林县低山丘陵水土流失30万亩、土默川平原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等一大批重点精品示范工程。

  面对这样的成绩,呼和浩特市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如今的呼和浩特,通过城区绿化、水岸绿化、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化、乡村绿化、山区绿化等,成林面积大大增加,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格局。

  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呼和浩市大青山绿化工程,该市新城区政府为记者提供的资料则显示,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原则,用三到四年时间,将大青山南麓150平方公里打造成集生态绿化、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和彰显文化特色为一体的,绿树掩映、曲径通幽、草原风情、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再造一个“生态呼市”。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民歌中描述的景象,在呼和浩特这座青色的城市中还有多远,一切值得期待。(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