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六合区首推中小学情商课引关注

2013年11月05日 14:3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南京六合区首推中小学情商课引起多方关注——

  “情商”教育,让孩子快乐追求成功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10月28日,南京六合区举行情商教育实验区推进会,宣告全区40多所小学和20所初中试点开讲情商课,配套推出的“情商读本”同日首发,计划全区4万多名小学生和初中生人手一本《青少年情商知识读本》。如此普推情商教育,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六合区此举用意何在?“情商读本”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情商读本”启发孩子做“情绪主人”

  “我很喜欢‘情商读本’,它教我友善待人,积极地面对困难,快乐地生活。”六合区实验小学五(4)班11岁的赵新诚,是学校第一批看到“情商读本”的小朋友之一。说起对读本的印象,小家伙很是兴奋:“书中的‘故事专场’板块特别吸引人,从《我们最爱的陈老师》中,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记住是老师为我们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消气的法宝》让我知道,能调节好自己情绪的人,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六合区“情商读本”共有3本,分别为低、高年级小学生及初中生“量身定制”。记者随手打开小学高年级“情商读本”看到,读本由6个板块组成:认识人的情感、认识自我情绪、感受理解他人情绪、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人际沟通与管理。每个板块末尾都设有“情商活动方案”,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及互动环节,很适合孩子口味。

  六合区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陈朝玉坦言,“情商读本”让老师们也提高了情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

  把情商教育落到实处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天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习总书记重视的情商,恰恰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软肋。”六合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焦晓英如是解说试推情商教育的动因。焦晓英说,多年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普遍对孩子智力发展很重视,而对孩子情商培养则比较忽视。

  六合区教育局局长陈定宝表示,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场所,在提升学生情商方面也责无旁贷。情商教育如何落地?六合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徐德宏告诉记者,保障措施共有四条:成立区情商教育实验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负责全区情商教育的组织、协调和考核;自主研发区本情商知识读本;成立区情商教育实验研究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情商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学生读本和研究经费,由区教育局、财政协调利用教育内涵发展经费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应邀担任“情商读本”主编。他告诉记者,“情商读本”从3月份提出动议到首发,历经半年多时间,南京市二十多位小学和初中的心理教师、思品老师等参与编写工作。“下一步,我们会把读本做成音频资料,放到南京教育信息网上,供家长们下载。”

  高情商比高智商者更易成功

  六合试推情商教育,引起多方关注。

  “情商课让人眼前一亮。”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陶琳瑾博士表示,情商课是对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过于强调智育的矫正,真心希望六合能把这件好事做好。“中小学生处在人格养成而未定型阶段,教育他们如何快乐地追求成功,在当下很有必要。”

  研究表明,高情商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智商给人就业的机会,而情商决定人提升和成功的机会。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洪劬颉指出,情商教育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但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却处于空白状态,六合区此举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情商教育如果能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效果会更好。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援引心理学家的研究说,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与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希望学校和家长转变观念,及早重视中小学生情商教育。吴晓茅还把人的一生比作是一场马拉松,“智商的高低能决定一个人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能不能赢在终点则取决于情商。”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宁欣然为“情商读本”作序。徐宁感言,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比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

  生长于南京、现在美国担任留学服务“荣誉项目”中国总代理的胡海俊女士在QQ上告诉记者,不少留美学生因为情商不高长期得不到升迁,只能在底层做技术工作,而能够走上管理层的都是情商高的。胡海俊直言,中国学生多数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情商教育中应该特别注意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记者 蒋廷玉)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