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陇南文县扶贫探索 种植橄榄多年后“从废变宝”

2013年11月26日 16: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甘肃陇南文县扶贫探索种植橄榄多年后“从废变宝”
    甘肃省文县临江乡欧家坝村民众在油橄榄园里刨盘,准备浇水、施肥。秋冬季节,当地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对油橄榄等经济林进行综合管理。 刘二银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6日电 (记者 闫雅琪 魏建军)时值冬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山头还蒙着一层绿色,农民欧小琴正在地里挖坑、防虫害,地里的橄榄树曾是她不认识的“稀罕物”,现在成了保障家里经济收入的“宝物”。

  文县地处甘肃省最南端,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县便开始试种油橄榄,是甘肃省油橄榄发展较早的县区之一。

  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决定把油橄榄引种中国,在全国多个省市试种。文县扶贫办产业办主任张磊告诉记者,油橄榄是一种“娇气”的植物,很认环境,对温度、海拔、土壤都有严苛的要求。

  如今,文县的油橄榄面积已达到6.6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油橄榄基地。

  欧小琴家四年前开始种油橄榄,“不知道这是什么树,怕赔钱。”欧小琴说,从前家里都是种玉米、土豆等作物,一年到头全家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余元。即使收入低,欧小琴和家人也“从不敢冒险种别的”,怕赔钱是当地农民的“共识”。

  油橄榄三年成果,有些地方种了近十年“只长树,不结果”,张磊说,陇南山大沟深,平地少、坡地多,种庄稼“费力不讨好”。当地政府认识到发展油橄榄对当地经济的意义,开始向农民推介。

  文县茹家村村民茹应智今年冬天“盼”来了100余亩油橄榄的丰收。三年前,他一口气承包下大片被撂荒的土地后,有许多人不理解。在当地,外出务工曾是男人为家里增收的“唯一出路”。

  茹应智怕过树不成活、怕过没有销路、怕过因不熟悉作物被病虫害破坏丰收……当树上结出墨绿色的小果实时,加工厂的车直接开到地头,现金结算,“从没种过这么省心的作物”。今年年收入十几万元的茹应智,开始带着村民们一起种油橄榄,不离开家乡也能致富,是几辈人的梦想。

  文县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曾经“5.12”地震时,比邻四川受灾严重的文县还存在一家人“轮着穿裤子”的事情,让媒体和读者们震惊。

  改变传统农耕方式,发展油橄榄已成为当地扶贫的重点项目。张磊介绍称,文县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对油橄榄等经济林进行综合管理,文县扶贫、林业部门与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合作,加快高产、稳产、多抗性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强对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的油橄榄栽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从事油橄榄种植和管理的技术水平。

  虽然油橄榄开始在文县生根发芽,但是当地农民多数不知道这种被称作“摇钱树”的作物究竟是做什么的。欧小琴说,听说是做化妆品的,自己没用过,很贵,以后家里收入好了,也要用用。(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