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会观察:“雾霾罚单”,意义何在?

2013年12月11日 09:0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有一张罚单令人侧目。《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公布以来,辽宁省首次给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据了解,按照《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截至10月末,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罚缴资金总计5420万元。其中沈阳3460万元,大连160万元、鞍山780万元、抚顺160万元、本溪20万元、营口40万元、辽阳500万元、葫芦岛300万元。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

  诚然,防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众少烧点麦秸秆,少开点车,过年少放点烟火爆竹,都可能对减轻雾霾有点帮助。但是无论怎样,政府都应该是这场治雾战役中的第一责任人、首要倡导者。这张开给8个城市的“雾霾罚单”,显然就是对它们第一责任身份的一种提醒、一种警告。当雾霾以摧枯拉朽之势,突进东三省,肆虐京津冀,撕开淞沪防线,千里奔袭苏浙沪之时,我们的地方政府应该有所反思、触动。

  长期以来,GDP一直被视为一种政绩图腾而受到政府官员的顶礼膜拜。昨天新京报的报道说,湖北副省长落马后老领导在日记上写“GDP害死人”。这里的害死人指的是,为了GDP盲目将一个项目无限扩张,最后项目烂尾而成为该落马官员抹不去的政绩污点。

  “GDP害死人”,害的又岂止是官员的仕途。在GDP 的大旗下,污烟滚滚,沙尘蔽日,偌大一个中国竟到了十面霾伏、四面楚歌的地步,民众艰于呼吸,这里面,对污染源治理不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其提供保护伞的GDP思维难辞其咎。

  罚交的5420万元资金,辽宁省将用于蓝天工程。搜索了一下发现,这蓝天工程其实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可实施蓝天工程一年多后,辽宁省却还是没躲开雾霾的侵袭。这里面也许有惯性思维难以一下扭转、环保工作还没放到第一位来重视的因素,但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天空没有疆界,风往哪个方向飘,雾霾就向哪个方向飘。难保辽宁上空的雾霾不是华北方面军和东北方面军会和、壮大的结果。

  所以,治理雾霾不应是某一个城市、某一个省份的单打独斗,而要求城际之间、省际之间彼此做“最好的邻居”,协防共治,既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能有灵活的协调、配合机制。在治理雾霾的这架战车上,不管天南还是海北,都应有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意识。

  光靠罚,不能罚出一个蓝天。但至少,这样严厉的罚表明了政府在治理雾霾上当仁不让的责任人态度。希冀一雷震震,而天下皆响。是时候放下只重发展速度不重发展质量的GDP偏执,拾起民众的满意指数、幸福维度作为自我考核的标尺,承担起自己的个体责任和群体责任,则雾霾可治,民心可期。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