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浙江义乌流浪汉之死调查:没有理由冻死或者饿死(图)(3)

2013年12月20日 09:2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浙江义乌流浪汉之死调查:没有理由冻死或者饿死(图)(3)
很多人喜欢喝点酒,缓解生存的压力。
找份满意的工作,不容易。

  想找份工再打打

  虽然已经和地铺的兄弟们非常熟络,但老周却打心底里瞧不起这些比他年轻好几岁的小伙子们,认为这些人没走正道。

  “要不是我被子被偷了,我肯定马上就要去工作的。”

  来自河南的老周就住在人力资源市场附近的小旅社里,已经住了一个礼拜,一天费用30元。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老周总要在附近晃荡一阵子,按他的说法,是要找他的行李。

  “前两天,我让一个贵州小伙子帮忙看一看,结果就看没了。”老周说,为了找回行李,这两天一直都在附近。

  “一个箱子,还有一床被子,用皮带捆好的。”老周说,

  虽然行李不值钱,都是一些自己的衣服,但多少也值2000来块钱。同样是这床行李,已经被偷过一次,上次也是自己找回来的。

  “如果我报警了,肯定能查得出谁偷的,但是万一都是认识的人,就不好意思了。”老周执意要在自己找回被子以后再去找工作。

  “虽然工资不高,就一两千块钱,但是也总比躺在这里强。”老周悄悄地说,躺在地上的一些小伙子,没钱了,就时不时撞个车,虽然车主也知道是假的,但也总会塞点钱了事。

  今年春节,老周说,自己还是打算回家,虽然老婆跑了,但是家里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

  “还好是个女儿,不然压力更大喽。”老周笑笑说,回家前,他还想找份工再打打,工资多带一点是一点。

  该怎么帮助他们

  能够自食其力,却又无家可归,这样的人该得到救助吗?并不是所有人都持相同观点,但政府部门和爱心公益组织达成共识,就是至少应该保障这类流浪者的基本生活,帮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该怎么帮助他们

  流浪汉人数难以统计

  “义乌现在到底有多少无家可归人员,其实非常难统计。”义乌救助站副站长张杭春告诉记者,因为居无定所,不少人不断在义乌和周边城市之间游荡。

  12月16日晚上,张杭春和站里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志愿者,走访了义乌17个常有流浪汉夜宿站点。

  “一个晚上,工作人员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0多人,发放棉被37床、大衣25件、棉鞋布鞋21双、袜子50多双、方便面30多箱。”而一个晚上下来,张杭春最大的感触之一,并不是所有的流浪人员都愿意接受救助。

  “很多人拿了被子,非常感激,但是问他愿不愿意到救助站去,帮他们回家,他们又拒绝了。”张杭春说。

  “很多人虽然收着破烂,捡垃圾,住桥洞,但他们觉得即便如此,收入也比老家高。”张杭春说。

  救助范围在不断扩大

  到底什么样的人该被救助,救助人员又该如何界定、辨别,是目前义乌救助站最大的难题。义乌每年的救助人数已与地级市救助站一年的总救助量相当,甚至已超过部分地级市。

  张杭春介绍,义乌的流浪人员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流浪、无家可归人员,依靠乞讨过日子,而另一类则是依靠捡破烂为生,或者曾经打工,如今短期无工人员。

  “前一类其实是救助站真正的救助主体,但是如今我们也扩大了救助的范围,后一类人也成为救助对象。”张杭春说,扩大救助范围也是为了让更多群体受惠,也更能体现政府的关怀。

  “这部分人也应该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权利。”张杭春说。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爱心志愿者们认同。

  曾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义乌“爱心公社”灵魂人物赵云峰说:“其实,不管这个人是否具有劳动能力,只要是家庭困难、生活困难的,我们如果有能力都应该予以帮助。”赵云峰说,爱心公社在义乌救助站内设有社会工作站,就是希望给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帮助,而他们也乐意帮助生活遇到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

  就在几天前,赵云峰组织志愿者给劳动力市场外的务工人员送去了冬衣。

  呼吁爱心人士加入

  12月16日,义乌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和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切实保障在义乌境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帮助其顺利过冬。

  义乌救助站站长王春峰介绍,“暖冬行动”为期三个月,从12月16日起至明年3月15日。义乌救助站已准备了大量的救灾物质,但限于工作人员人手紧,“暖冬行动”能得到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热情参与。

  王春峰也表示,毕竟救助站的力量有限。“救助站只是一个临时中转站,并不能长期让他们呆下去。如果真的有需要,我们也会提供给这些流浪人员回乡的车票。”

  王春峰说,外来务工人员并不是流浪乞讨人员,他们是来义乌打工挣钱的,应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实习生 叶星辰 本报记者 贝远景 /文 本报记者 陶玉其 俞跃/摄)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