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鄂尔多斯移民村“产业留人”:沙漠腹地养獭兔

2014年04月02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鄂尔多斯4月2日电 题:到沙漠腹地养獭兔

  作者 董乐 乌瑶

  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腹地,居住着来自中国13个省市的近万人。吸引他们到来的不是这里的煤炭和稀土,而是獭兔。

  现在这个名叫“风水梁生态移民扶贫村”的地方,曾经是被人遗忘的大沙漠。2005年,为了“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东达蒙古王集团开始在风水梁建设“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

  与当地其他农村不同的是,这里人和獭兔生活在一个“家”里,人和獭兔的比例大概达到1:4000。

  “平地起个农村很难,把人们都召集到沙漠来更难。吸引他们留住的法宝就是‘产业’,让移民们脱离传统农业种植,依靠产业发家致富,落叶生根。”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刘瑞说。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力推的一项惠民工程,官方认为,这里在企业参与扶贫的思路、做法等方面都很有创新,在经济增长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在产业拉动、转移农牧民方面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养殖户老刘师傅一家是从四川来到移民村的,当时听一位同乡说这里可以赚到钱,他就义无反顾地举家来到这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和兔舍,都是免费提供给我们的,我们只需要不多的本钱,买点儿种兔,就可以搞养殖獭兔了。”

  目前,移民村入住移民大多来自四川、甘肃、新疆、河北等地。移民村内产业非常多,但獭兔养殖的规模是最大的,移民中有近2000余户从事獭兔养殖,户均年出栏獭兔2000多只,养殖户年收入可达5到7万元人民币,部分养殖大户可达10万元以上。

  在所有移民中,老歪很特别,他是位作家。一直向往农村生活的他,听说这儿有一个“别样”的村子,就放弃了城市生活,一门心思来这里住了下来。“在这里,天南海北的人都能接触到。”老歪这样告诉记者,移民们刚来时都比较贫困,但现在所有人都挺好的,因为他们赚到了钱。(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