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银行机构发力 竞争下普惠金融渐成“宠儿”

2014年07月07日 1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7月7日电(记者 赵小燕 实习生 王逸飞)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意味着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正成为国家金融政策的主导思维之一。

  去年7月,在浙江省政府支持下,浙江省农信联社宣布启动《“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首次从省级层面明确了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同期,政策引领下,在浙江银行业机构纷纷加入普惠实践的推动下,本不为人熟知的普惠金融,在浙江迅速进入方兴未艾时期。

  发放惠农卡、建设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打造农村信用工程、发展创新型科技型金融产品、银行干部下沉乡镇挂职,越来越多的金融普惠尝试,浙江率先于全国展开。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论坛上,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得到了专家同业的积极评价,有媒体曾评论,浙江的版本普惠金融已经领跑全国。

  浙江农信15亿投向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人口只有4000余人的箬阳乡位于金华南部山区,因其地势高而险峻,素有金华的“小西藏”之称,这里也曾是金融基础服务的盲区。

  每周二早上,许多来自不同村子的村民,都会来到乡政府边上的农信社简易服务网点,这也是箬阳唯一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非固定网点。在村民们看来,正是这个“小银行”,让他们省去了取钱要坐两小时汽车的麻烦。

  这是浙江农信联社在普惠金融工程中实施“便捷普惠”的缩影。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自去年开始,构建起以“丰收村村通”为基础的丰收“三网”格局,利用机构网、电子网、人员网的交叉布局,以实现广覆盖的服务网络。

  记者从浙江农信联社了解到,普惠金融工程实施尚不足一年,浙江农信系统在金融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已近15亿元,主要用于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点功能改造。截止目前,浙江农信系统已建设标准化网点4098个,离行式自助银行383个,在农村铺设的行政村农信服务点超过了25000个。

  针对银农信息不对称、农民难贷款等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以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普惠”,亦在浙江同步推开。目前浙江农信系统完成了516万户信用户、1.59万信用村、344个信用乡的评定,其中125万户信用户得到贷款支持,贷款余额2000多亿元。

  据浙江农信业务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30万以下小额信用贷款的快速增长,是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的亮点。至今年4月末,全系统小额信用贷款达到34.74万户,余额216.52亿元,已超过三年行动计划中“小额信用贷款达到30万户、200亿元”的目标。

  小银行普惠科技创新受央行关注

  2014年6月,在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评选中,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研制的“手机金融IC卡信贷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民泰随意行),被央行称为关注普惠金融的代表之作。民泰商业银行也成为获一等奖中唯一的非国有大型银行。

  央行指出,民泰商业银行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将金融IC卡应用,从支付领域拓展到信贷领域,突破了借款与还款在时间、空间和网点的限制,可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完成资信评估和授信的前提下,客户只要在手机信号覆盖范围内,即可通过手机使用‘民泰随意行’实现授信额度内的自助借款还款。这也是该产品的最大特点。”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的这一创新产品,近年在浙江乡镇、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普及,截止今年一季度,已经累计发卡3594张,授信总额近150000万元,户均授信45万元,填补了农村偏远山区、海岛等地域的金融服务空白。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曾公开表示,信贷的可获得性是普惠金融的首要目标。他指出,普惠金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受诸多方面制约影响,应该从小微做起,从基层开始,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再到机制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渠道。

  接地气 金融干部下乡成浙江普惠新趋势

  在银行逐渐发力普惠金融之初,结合浙江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硬件设施普及等“硬实力”提升成为不少银行致力金融普惠的重头戏。记者采访发现,随着浙江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已经有银行将目光延伸至农村金融“软实力”建设。

  6月末,在浙江省委组织部牵头下,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选派300名银行干部,集中赴乡镇挂职。他们多担当乡镇长助理,协助乡镇开展金融工作,参与金融决策,在金融普惠过程中找准与农村金融需求的结合点。

  在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看来,挂职干部的知识面优势,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可以增加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村企业、农户提供融资和理财指导。

  在人员下沉方面,浙江农信联社也将普惠金融特派员进驻乡镇,列为了今年的重点工作。自2014年3月份开始,已经累计有360名农信系统干部,下派至浙江省11地市的重点乡、中心镇和街道办事处。

  宁海县跃龙街道普惠金融特派员杨光勇认为,对于深化普惠金融,特派员的尝试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和模式创新。“通过我们的沟通协调,有助于乡镇对接金融资源,也可以配合乡镇做好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的参谋。更有助于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杨光勇说。

  作为挂职干部进驻街道不足一月,杨光勇已协助完成跃龙街道下山移民安置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岔路镇下山移民及五水共治项目,前童镇污水处理、古镇改造提升工程等三个项目的贷款授信工作,累计金额5000万元。

  专家:发展普惠金融需因地制宜

  记者了解到,除银行业机构外,去年“一行三局”在浙江省分别开展了“支农支小、扶贫扶弱、普惠金融惠及民生”为主题的普惠金融服务年活动,要求经过五年时间努力,在浙江构建广覆盖、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健华指出,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实验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等区域金融改革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要探索和发展普惠金融。他认为,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浙江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累计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717亿,同比多增了238亿,增量占全省企业贷款增量的54%,累计新增涉农贷款3320亿,占全省各项贷款增量的58.02%,涉农贷款余额位居全国首位。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表示,普惠金融是另一种政策性金融,具有服务弱势群体等特殊目的,但在金融中并不会占据主导地位。而目前浙江银行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普惠金融,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社会呼吁、社会责任促使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二是目前金融竞争愈发激烈的必然结果,使得部分金融机构将触角延伸至农村等新的领域。”王维安说。

  王维安认为,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浙江银行机构在普惠金融上的实践会更加积极。

  “做好普惠金融不能仅从意义上靠拢,换汤不换药的跟随政策更换包装,金融普惠要因地制宜,从源头上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而不能一哄而起。”王维安表示。

  从浙江省目前的普惠金融开展情况看,王维安认为农村小微、额贷款的便利性还不够,尚难满足农民的潜在需求。这其中有银行因为成本高、风险大而望而却步的原因,也与农民自身金融观念有关。(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