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水北调渠首的“神花”

2014年07月23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淅川7月23日电 题:南水北调渠首的“神花”

  记者 李志全

  金银花,其名源于《本草纲目》的一种药材,被广泛种植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

  “我们这里的人都觉得它像‘神花’,我看也像。”56岁的张国香熟练地采摘着金银花,偶尔抬起头冲众人笑笑,她的工作效率将决定今天的收入。

  在淅川县九重镇的万亩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内,张国香向中新社记者描述说,“早上遇露水就开放,最利于采摘;中午热了,花骨朵就藏了进去;下午太阳快下山,它又出来了,你说金银花它不神吗?”

  她口中的“神花”并非这里的特产。2011年北京市在这里对口支援首个农业示范项目,种植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具有独特固土保水作用的金银花入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在今年汛后通水,23日迎来倒计时100天。虽然多年数据显示,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稳定在二类标准,但总氮、总磷仍偏高。

  淅川县水利局水保科科长党磊说,氮、磷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残留污染、村民们的生活垃圾等,会通过下雨冲刷的方式,流向水源地,被称为“面源污染”。

  党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年毛收入1500元人民币,金银花每亩年纯收入4000元,且传统农作物每亩要使用农药0.6公斤、化肥100公斤,金银花把农药、化肥都省了。

  淅川发起的清除“面源污染”行动,改变了农民耕作方式,传统小麦、玉米农作物,被金银花、有机茶等取代。官方称,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全县每年减少传统氮肥用量达2000多吨。

  “我们村里没有种过,也从来没有人采摘过,但很好学。”见到张国香时,她已采摘了8斤金银花,每斤雇主会付给4元工钱。她抹着额头的汗水说,这段时间天气热,“金银花也怕热,不然可以摘的更多”。

  金银花在淅川15个乡镇的大面积种植,也解决了当地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像张国香一样的“长工”每月能挣2000元。

  在淅川县副县长辛泽涛看来,种植金银花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神花”之外,为保护水源地水质,淅川县有330多家造纸、冶炼等企业被实施关停并转,该县财政收入一度大幅下滑,“让京津人民吃上放心水、干净水”是他们的目标。(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