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新发乡:留存于大兴安岭半世纪的朝鲜族“味道”

2014年08月05日 12: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内蒙新发乡:留存于大兴安岭半世纪的朝鲜族“味道”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发朝鲜族乡东光村。 常安 摄
图为东光村朝鲜族妇女在腌制朝鲜族风味饮食辣白菜。 常安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8月5日电 题:留存于大兴安岭半世纪的朝鲜族“味道”

  作者:常安

  “我们这的年轻人对很多传统都不敏感了,许多传统都在慢慢流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发朝鲜族乡的吕常植5日对记者说。

  吕常植身为新发乡文化站站长,自祖辈从朝鲜半岛南部迁徙至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来,便世代定居于此。新发朝鲜族乡是全自治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建乡于1956年。乡内下辖7个行政村,其中新发村和东光村是朝鲜族聚居区。当地至今生活着朝鲜族人口1236人。

  走进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乡镇,所见之处都是飞檐蓝瓦的白色砖房,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屋在绿树稻田间格外抢眼,分外漂亮。

  在吕常植的家里,记者看到他的爱人正在腌制辣白菜。在当地一家超市里,他的爱人经营着自己的朝鲜风味小菜店,所以腌制辣白菜成为他们经常要做的事。

  “正常要在秋天腌制的,很多人为了图方便,就直接到超市购买了。”吕常植介绍,“还有打糕、米肠,现在手工制作的很少见,都是机器做的了,但是如果说味道还是手工做的好吃。”

  吕常植说,由于这边的朝鲜族人都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并且与韩国人沟通并无障碍,他的3个妹妹和大儿子前些年都去了韩国,自己的老母亲也被接了过去。整个大家庭里只剩他和爱人以及小儿子依旧生活在国内。

  像吕常植这样的情况,在新发乡还有很多,他说:“前些年,当地很多人都走出去了,到韩国和国内韩资企业打工,出去的人大概有4、500人。”

  人口的迁徙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很多人都已在外定居,“出去打工之后能够回到新发乡的人很少了。”身为文化站站长的吕常植对当地的状况表示担忧:许多年轻人对很多传统都不敏感了。而且能走的都走了。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转变。由于当地近几年的扶持,新发乡的民风民俗得以重新发扬。

  新发乡党委副书记邹风华说:“新的朝鲜民族民俗博物馆马上就要建成了。2010年以来,当地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建设了金达莱景观大道、七彩广场、米阿里老年公寓等精品项目23个。”

  据了解,当地为促增收,依靠民族优势、园区优势等发展传统型绿色水稻产业、外向型劳务经济、旅游服务型经济等经济形态,还先后成立了“朝鲜族老年体育协会”、“朝鲜族秋千运动队”、“朝鲜族民间艺术团”、“金达莱艺术团”等团体,热闹的朝鲜族运动会也在当地举办了23届。

  邹风华感慨:“好多出去的村民,之前不想回来,现在看咱们这里建设的好,还有想回来的。”

  据悉,新发乡的朝鲜族属迁移民族,主要是1948年至1954年期间,从黑龙江、乌兰浩特和通辽三次规模迁移至此。朝鲜族淳朴的民风习俗被称为人类文化的“活化石”,而新发乡因当地的朝鲜族人注重礼仪、能歌善舞,故有“礼仪之乡”和“歌舞之乡”的美誉,因水稻种植传统和水稻品质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水系纵横,故有“稻米之乡”的美称。(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