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楼滨城:医者仁心是破解医患矛盾“死穴”良方

2014年09月15日 2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太原9月15日电 题:破解医患矛盾“死穴”的“良方”

  见到楼滨城时,章蓉已经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她搀着78岁的楼滨城缓慢走进自己不算宽敞的小屋,这一天,章蓉整整等了21年。

  窗外,一场中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忻州,这座位于山西中北部的古城,正在加快迈入深秋的步伐。

  这些年,她思念楼滨城,如同子女想念父亲那样,心中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如果没有楼滨城,她的生命可能在21年前就已终止。

  1993年11月20日,身患“怪”病且有身孕的章蓉被父亲背着从忻州赶到北京,辗转奔波于几家医院之后,他们来到以治疗血液病著称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急诊室。这时,章蓉的白血球细胞数不到正常水平的十分之一。

  “当时押金就要4万块,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我都买了回去的票,楼(滨城)教授叫住我们,说有多少钱,先按多少钱治。”忆及往事,章蓉的父亲仍一脸激动。

  “我们技术一般,就是‘良心’较好。”已于2000年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退休的楼滨城回忆说,他当时担心,白细胞只有400的章蓉回去感染死亡、一尸两命。

  楼滨城至今还清晰记得,章蓉当时的生命体征非常严重,开始大把脱发,高烧不退,皮肤呈暗紫色。

  “当时我从直觉判断,怀疑她患了急性放射病,需要立即隔离。”楼滨城说。第二天,他与当时的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有关专家进行会诊,经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12月30日,确诊章蓉患有骨髓型中度急性放射病。

  对楼滨城来说,这是他多年从医生涯中惟一一次遇到放射病病例。亦是他从医50多年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

  据了解,楼滨城在1963年大学毕业后,师从著名的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从事临床工作,培养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在1983年至2000年期间,他一直在急诊一线工作,抢救了大量垂危病人和诊治了许多疑难病症,并培养出一支急诊队伍。

  特别是1993年确诊全国首例放射源不明的急性放射病,因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离奇,而登载于国内大小报刊,获全国同行好评。

  “我当时想,如果能用一千元治好患者的病,绝不让他们花两千元,”楼滨城说,医者仁心,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修养,如何能成为一名好的医生?

  在他看来,医生是可以“打开患者肚子”的人,他们非常信任你,“然而个别医生的‘心’变了颜色,恨不得要将患者口袋里的钱都掏空。”

  近年来,中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经常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为什么低技术时代拥有高满意度,高技术时代反而遭遇低满意度?也许,这正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死穴”:重技术、轻感受;重客观、轻主观;重循证、轻叙事;重医疗、轻照护。结果,医生做得越多,医疗纠纷越多;医生承诺越多,患者抱怨越多。医学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失去了人文的制高点。

  楼滨城告诉记者,现在之所以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有些因素是与医生的医德有关联,如果成为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至少不是个坏人。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谁也不愿意让自我保护与医者仁心相互对立。”楼滨城说。

  对于现状,让他感慨的是,当医生都不愿意冒风险时,医学怎么能进步?患者怎么能受益?医患矛盾的今天,不仅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相关,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连,也与新闻舆论的“放大效应”有关。解开死扣,消除戾气,需要消除制度缺陷,更要弥补精神缺陷。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医者,坚守着初心。

  今日,楼滨城在山西太原获得第一届“生命卫士”中国急诊医师特殊贡献奖,对于这位即将步入耄耋之际的老人来说,这份奖项,或许能够给更多年轻医生找到一条破解医患矛盾“死穴”的“良方”,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