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一摄影师创“情绪记录馆” 用镜头捕捉市民心事

2015年02月09日 1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重庆一摄影师创“情绪记录馆”用镜头捕捉市民心事
参与拍摄的人们纷纷为为自己的个人照留下感言。 唐李嫒莎 摄

  中新网重庆2月9日电 (唐李嫒莎)“2014年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2014年你最难过的事情是什么?”、“2015年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可别小看这三个问题,当人们面对镜头对此沉吟思考或开口说话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就是内心的外呈。岁末,重庆77位市民的“回答”,都收录在了鎏嘉码头佳想安善美术馆内的“摄人心魄——情绪记录馆”中,迎接着众人的注目。

  用镜头凝听万物心声

  作为“90后”新锐摄影师,22岁的黎光波在历经了2014年诸多事情后,突发奇想地创立了“情绪记录馆”这一新概念,试图通过此种试炼,在与人们无拘束对话时,回顾往年,放眼当下,从而用快门捕捉住他们内心起伏的瞬间,记录下一个时代里由群像组成的小印记。他的想法迅速在朋友圈、微博得到响应,陆续有人前来让他记录情绪,截止目前为止,他已因此结识了800余位新朋友。

  “让人回归于真实,让摄影回归于真实。”是黎光波的事业追求。“情绪”计划期间,有人在他的镜头前放声痛哭,有人无声流泪,有人深沉,有人无奈,有人搞怪……每张面孔下都藏着各自的心事,这如同一颗石头投入假装平静的湖面,被摄者的心湖那一瞬间暗流涌动。“心声一旦袒露,被摄者睽违已久的自我检视和内省随之构建完成。意料之中的一幕出现:冰冷的机器此刻成了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不会说话的聆听者;执掌机器的摄影师前一秒对被摄者而言还是一个陌生人,这一刻却成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黎光波很享受在这场漫长的摄影实验中收获的一切。

  “我跟波波本来就是好朋友,知道他一直在从事纪实片(纪实性照片),很欣赏他在拍照时尊重自己内心的态度。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很真实的一面,是做不出来这种东西的。作品本身很能够代表这个人。”“80后”瞿君羽年长摄影师黎光波10岁,她评价该摄影展是印上了时代的logo(标志),称赞黎光波对拍摄对象很真诚。据她回忆,在黎光波的引导下进棚拍摄时,自己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二人便很轻松地聊起过去一年的工作,“我用心经营的很多事都渐渐有了收获,所以不知不觉用大拇指贴着自己的鼻子,仰头微笑,表现出了内心的喜悦与自信,坦然面对镜头,分享出自己的得意,波波抓得恰到好处。”对于不同的群体,黎光波总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情绪碎片”里的新旧滋味

  中新网记者在观展中结识了两位特别的朋友,即62岁的余庆华女士和其63岁的爱人田先生。余庆华带着自己的小外孙也参与了本次展览的拍摄,她在个人照下亲笔书:“给小孙孙、给我带来喜悦。”以记录下当时拍摄的心情。余女士称:“这次拍摄经历很不错,有别于我们以往的照相,效果非常的自然,很写实。当时进棚时我一点也不紧张,摄影师引导有方。聊着聊着,我就乐了。”忆起以前的拍照经历,余庆华有些腼腆:“那时面对镜头整个人都很僵硬,现在随意多了。这次拍摄让我体会到摄影师的技术和引导方式还是有变化的。以往拍照没那么生活化,而现在的状态就很自然。但依然忘不掉一些老习惯,比如我年轻时偶尔照照相,现在不太喜欢了,因为一直很注重发型。记得在相馆拍结婚照时,妆容虽朴素,但发型必须得打理干净、精神,所以直到现在我也很重视。”

  而当余庆华的爱人田先生看到老伴儿照片时,亦很有感触:“这张照片拍出来了她的气质,高尚、富贵、自信。摄影师捕捉到了她的神,抓到了很美的一刻。”田先生称,从60年代末起,自己就玩过很多型号的相机,从以前的晨光牌135、珠江120到现在的数码相机,紧随时代潮流。“我在单位时最开始用富士700,第一张照片正是凭借该相机在金佛山拍得,是醉人的风景照。”热爱摄影20年来,他现在最期待的是能拥有一部专业的单反,继续学习。

  作为本次摄影展的的策划之一,“85后”陶喜宝虽没有报名当模特参与拍摄,但她对摄影亦有着自己的理解,尤在谈到老相片和当代摄影时颇有体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的结婚照,它有一种复古的美。爸妈当时的表情也许不那么自然,但在我们这些子女的记忆里是最美的。这是任何一种后期的处理都无法替代的。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也在慢慢寻回此种怀旧美。”陶喜宝认为,老时代有自己的味道,新青年有自己的态度,“我个人比较喜欢黑白纪实照片,生活中的普通人能在摄影师的观察与调度中展现出很真实的一面,这很能打动我。黎光波正是如此坚持,他做得很棒。”

  谈到当代摄影时,陶喜宝称:“由于时代的不同,长辈们面对摄像机会很紧张,但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的东西多了,对拍照的理解就不会那么单一。他们会认同摄影,把之当作一种意识,以此去融入自己的想法。其参与被拍摄的过程,亦是在参与意识的过程。如今,人们在被拍摄时会摆出各种各样的Pose(姿势),他们有自己的情绪、想法,不会像父辈那么僵化,不会正襟危坐,没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意味。这表示人们面对镜头更自信、自然了。”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