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推进精准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5年02月11日 2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南昌2月11日电 题:江西推进“精准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新网记者 范文娟

  近年来,江西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对扶贫对象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直接瞄准扶贫工作“靶心”,通过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改革“雨露计划”培训方式、产业扶贫等举措,仅2014年全年减贫70万人,162万水库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搬迁扶贫: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江西崇义县中洞村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动整体移民搬迁工作,鼓励农户集中连排新建住房,已安置42户村民,其中“水上漂”12户;在黎川县德胜镇建设移民就业园,安排150余人移民就业,移民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江西省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库区、湖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就地脱贫难度大。如何让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成为了江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2003年以来,江西采取措施推进搬迁移民扶贫。2013年开始试点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把搬迁移民扶贫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探索出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2014年全省搬迁扶贫移民8万人。2015年,计划搬迁移民11万人,其中扶贫搬迁移民10万人,水库移民避险搬迁1万人,根本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雨露计划:“智力型扶贫”培养农村发展能力

  贫困家庭子女可以进入江西九江市与深圳高级技工学院合作办学设立的“九江扶贫班”学习,毕业后不仅就业稳定还可以落户深圳。走出穷山沟,落户深圳,对于大多数贫困家庭子女而言,在这之前很难想象。

  为了能让贫困的村民掌握技术,有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进城就业,江西推行“雨露计划”。“雨露计划”使受训贫困劳动力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2014年江西共培训5万人。

  在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大塘村,依托农函大开展网络技术、农业专项技术及产业化等实用技术培训18期,培训村民660人次,组织8名村民赴企业学习实用技术,培养出党员致富能手12人,帮助培养“双带”型3人。

  大塘村不仅让村民“走出去”学技术,还把专家“请进来”专门指点,为村民传授农业技术,建立了专家与村民联系的常态化机制。经过三年的帮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280元增加到5200元,实现翻番。

  产业扶贫:“造血”兴产业斩断“穷根”

  “5箱蜜蜂一年能繁殖出10多箱蜜蜂,1箱蜜蜂每年为我赚600多元钱,第一年下来仅养蜜蜂就能为我带来6000多元收入。”算着账,江西信丰县坑口村村民朱敏生说道。

  朱敏生所在的江西信丰县坑口村地处赣南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一直以来,该村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给朱敏生新生活的是“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

  挂职定点包扶坑口村的吴琛说,“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在坑口村,和朱敏生一样已有54户村民领到了免费蜜蜂,带动214户村民共同养蜂致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坑口村不仅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2014年,江西在58个特困片区和原中央苏区县,专项安排每县1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让各地选择优势产业发展合作社,组织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增收。2015年,还将在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到户,一揽子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目标不准、资金短缺、经营分散等难题。(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