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直过”民族搬新居:住有所安 活有所依

2015年07月30日 0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普洱7月29日电 (记者 张丹)七月的普洱正值雨季,连续降雨让刚入住新居的佤族大姐娜怪不得不延迟购置家具的计划。但看着一百平米的抗震安居房,娜怪还是笑的合不拢嘴。这都得益于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娜怪家住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王莫村,走进这个群山环抱的灵秀村庄,柏油路面平整、宽敞,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几处黄色佤族落地房十分醒目,墙上饰以牛头、木鼓等图案。若不是娜怪主动介绍,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以佤族和拉祜族两个“直过”民族为主的贫困村。

  娜怪不太会说普通话,也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年纪,“大概四十七八岁”,她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住的是都吊脚木楼加盖石棉瓦,全村只有两个公共厕所,牲畜都是放养,所以卫生环境特别差。现在通过政府每户补贴四万元,其余自筹的方式,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抗震新居,厨房卫生间入户、人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池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娜怪不停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很好、很好”。

  村干部岩冬告诉记者,西盟县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省级每户补助2万元,市级每户补助1万元,县级每户补助1万元,共计每户补助4万元,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户型有60平米至100平米可选择。娜怪家的新房共花费近10万元。

  为解决民众筹资难问题,当地政府积极协调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组织群众成立互助小组,开展联户担保贷款。

  同村的佤族小伙岩方也刚刚搬进新家,三十出头的他和妻子一起在广东打工,岩方说,“家里没什么收入来源,种点水田只够自己吃,所以年轻点的都出去打工了。”记者了解到,王莫村1300多人中有400多人在外务工。

  为此,当地政府在推进安居工程的同时扶持产业发展。西盟县发改局副局长李太宏介绍,县里正在培植橡胶、核桃、咖啡、石斛等经济作物种植,并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作物管理水平,倡导发展庭院经济,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樱桃、花椒等作物,扶持群众养殖冬瓜猪、肉牛、黑山羊等。到2016年,让每个贫困户都有2项以上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决不让建房群众因建房而致贫或返贫。

  “我家种了30亩橡胶,只是距离割胶还有段时间。”岩方说,现在老家居住环境好了,交通也便利了,“许多村民都跟我一样打算回来做点事情,把家乡发展的更好。”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