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学校靠收费限制游客进入 学者批因噎废食

2012年04月09日 10:3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大草坪被迫围挡 二月兰伤痕累累

  高校游,“禁”与“不禁”费踌躇

  “陪了我20年的南师大草坪,不让进了!”这个双休日,一位住在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居民向记者反映,“周末本想带着孩子去打打球,却吃了闭门羹。以前这是对社会开放的,南京市区的公共草坪本来就不多,有学校氛围的就更难得了。”

  记者昨天来到南师大随园校区,只见约500平方米的大草坪上,绿草旺盛,而周边已经用白色的篱笆围挡了。“其实草坪从去年开始就围挡起来了,主要是因为来草坪玩耍的外来人太多了。”南师大社会学系的毕业生小蒋透露,每到傍晚时分,至少有200多号孩子在草坪上来往嬉戏,“这么美好和谐的景象只能成为回忆了。听说是因为怕游人践踏草坪。也有负责老师说,草坪上人杂太吵闹。”

  南师大大草坪的这一“围挡”,是不少高校在对社会开放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今年3月,南京市城管局宣布部分南京高校停车场对外开放,就惹来一片质疑之声。一位校方负责人直言:“社会车辆进入校园,学生安全怎么办?学生投诉,影响教学秩序,怎么办?我们必须守住一条底线:确保不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研究工作。”

  高校不愿意对社会开放,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量游客涌入,“校园”变了“公园”,“保护校园”竟成为大学生课余的一项工作。清明小长假,南林大、南理工等几所景色迷人的高校成为游客聚集地,每天游人流量达上千人次。记者昨日在南理工校园看到,著名的二月兰一片“受伤”景象——大片的花丛中,随处可见游人踩踏出的条条小路。南理工保卫处副处长王耀武说:“学生志愿者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分为3班,每班30人来专门维护二月兰,对于游人破坏和踩踏二月兰的行为予以及时劝说。连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都站出来‘护花’,还是出现了这么多的踩踏现象,这里甚至成了婚纱照免费拍摄地。”

  更多的人还是希望,高校校园能够成为面向全社会的“人文景观”,而不是用一纸禁令进行“自我隔离”。

  “我去过西欧几个国家,夏天经常有人在大片的草坪上嬉戏、休憩甚至搭帐篷过夜,那里的草坪就是用来‘踩’的,而不是景观摆设。”南师大人文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绿化是好事情,但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人不能融入这个绿化的空间,反而被隔离出来,绿化本身成了“艺术陈设”,那意义就大大降低了。

  在国外,推倒大学的“围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学就是给社会办的,没有必要封闭起来孤芳自赏。”在荷兰莱顿大学任教的中文教师罗艺雪告诉记者,在欧洲,学校与社区融为一体,没有庄严的大门,没有高高的围墙,没有任何物理设施的区隔。“学校大块大块的草坪,学生和居民间杂而坐,不分彼此。草坪也有养护措施,会定期关闭少量的草坪,但绝对能满足周边社区居民休憩嬉戏的需要。”

  而事实上,开放“高校游”所带来的环境保护,确实也是一个问题。南师大学者叶菁认为,可以实施草坪“轮休制”等方法,实现边保护、边开放的目的。因噎废食的封锁,折射的是人本观念的缺失。在学校景点规划上,不要总强调管理者的主观因素,而忽视了人性化的需求。

  “为了保护环境,部分学校不得不收费限制游客。而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国外的大学可以成为社会的大学?”罗艺雪指出,其实国内高校并不反对普通市民来学校赏花,但“爬树木、采花摘枝、践踏草坪,乱丢垃圾”等不良现象的存在,折射出了我们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记者 王 拓 杨频萍)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