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析中国式接送 “拼时代”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2012年10月30日 10:2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继“只要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一到上学放学时间,学校周边就会成为交通堵拥节点的“中国式接送孩子”又在全国各地引起热议。有的家长甚至孩子已经17岁了,还在坚持接送。

  有网友回忆:小时候,大家都是自己上学和放学,老师按照不同的回家路线,把家住同一条线上的人编成一路,还会选出一名“路长”维持秩序、照顾他人,放学时大家就打着路旗,排队回家。父母也很放心,就把钥匙拴个绳挂孩子脖子上,最多叮嘱两句。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不让人放心?家长能照顾他们一辈子吗?

  中国式接送,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是交通治安现状下无奈的选择?还是转型中国下“拼时代”社会焦虑情绪的表征?在家长如此呵护下成长的中国孩子,是幸,抑或不幸?本版特约专家进行讨论。

  教育之惑:

  “全包式”教育下独立性责任心缺失

  一到中小学上学放学之际,校门口就堆满了蔚为壮观的家长大军,骑车的、开车的,把学校门口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再加上穿行于车流中的家长和学生,交通一片混乱。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就不能自己上学回家,一定要家长接送呢?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大人、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是中国式大家庭的缩影。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式接送孩子”是这种家庭现状的必然结果。家长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要读书就行了。许多孩子的书包都是家长抢着背的。这种贴身服务、过度关怀,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性,在情感交流、社会责任方面都是缺失的。而反观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他们在教育中非常重视公民教育,注重独立性和责任心。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张敏强教授也认为,“中国式接送孩子”反映出目前的教育理念的问题。现在学校的责任也很重,为了减少风险和责任,我们的教育办成了什么都包。以前如果有孩子上学时是家长送来的,大家都会笑,现在学校反而是鼓励的。不仅中小学如此,大学生都是成人了,可是还要辅导员事无巨细地照料管理。这样的教育,孩子一直长不大,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不过,他强调,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了安全,还是需要接送的。

  安全之忧:

  交通治安现状下家长的无奈选择

  70后80后的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童年也是脖子上挂钥匙,自己上学回家的。对他们来说,让孩子自己上学回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与大多数家长一样,两位专家也都认为,“中国式接送”是目前交通和治安现状下,家长的无奈选择。

  中国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城市变大了,交通和治安状况也更复杂。孩子如果遭遇意外,是每个家庭的不可承受之痛,尤其我们的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据公安部交通局统计,2003年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致亡人数达4104人。而卫生部2000年~2005年全国死亡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多万儿童失踪。

  “接送孩子是时代的变化”,张敏强教授说:“现在汽车太多了,不要说小孩子,大人过马路都有种恐惧感,汽车至少增加了几百倍,还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不安全情况增加了。”

  事实上,这种对交通和治安的担心并非中国独有。美国的《全国家庭出行调查》研究发现,从1969年至今,30年间,由父母接送或自己开车上学的学生比例从20%上升到50%。另据西班牙《今日报》报道,为防止学生发生事故,甚至被坏人利用去贩毒,西班牙中部大区卡斯蒂利亚拉曼恰政府今年7月13日规定,家长不接送孩子,首次将罚300欧元,第二次将翻倍。

  资源之争:

  “拼时代”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还有一种交通上的不便是人为造成的,那就是择校。往往越是名校,接送大军就越是壮大。原因很简单,名校的择校生更多。既是择校,就很难就近入学。在这个“拼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能进名校,家长们咬牙交高额的赞助费,有的不惜重金买学位房,更何况只是牺牲一点时间,去接送孩子。

  网友们怀念二三十年前,每个小孩脖子上都挂着钥匙、排队走路放学的情形。可是,那时的学校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大家都是就近上学。

  张敏强教授认为,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造成“中国式接送”的重要原因。他说:“现在确实教育资源极不均衡,不同学校无论是教学质量,软硬件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宁可舍近求远。”而要改变现状,他认为并不容易。“但是,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有所改变,比如,上海学校全部取消重点非重点,而且专门扶持薄弱学校,在建设方面给薄弱学校更大的投入,好的老师也要在不同学校中流动。”

  熊丙奇教授提出,均衡教育资源,当前第一步要解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做到学区内的孩子上学步行不能超过40分钟;第二步解决不同学校办学质量与均衡的问题。

  网友吐槽

  @Celine子琳:有中国式人贩子,中国式交通,中国式校车,就必须有中国式接孩子。

  @悠游悠悠月:根本问题不在于应试教育,而在于没有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之外,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影响孩子人格、身心成长的教育,严重缺失。

  @范林黛玉:如果校车更好更安全,家长们未必不愿意放手。

  @在江宁的日子:这是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只盯着过马路的行人和接送孩子的家长。(记者 李佳莉 谭 敏)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