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撤点并校”时代:内地农村教育寻求突围

2013年03月05日 17: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后“撤点并校”时代:内地农村教育寻求突围
图为村民在废弃的学校里放羊。 踪卫华 摄
图为某村的孩童们在废弃的学校里玩耍。 踪卫华 摄

  中新网陕西蒲城3月5日电 (边峰 踪卫华)尽管学校离家只有几步路,但陕西蒲城县六年级学生蒙丽军,说起母校时却呆立半响,记忆模糊。

  他曾就读的蒙坡村小学,于2008年在内地“撤点并校”政策影响下被撤。该村所在的洛滨镇原有17所小学,如今只剩下1所。其余均已荒废闲置,或改造为民居和养殖场。

  2001年,中国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被称为“撤点并校”。1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格局在此影响下变化巨大。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中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此外,如上学成本增加、路程变远、上学路存安全隐患,以及寄宿制学校条件无保障等“并发症”也相继出现。

  3月5日,中新社记者在蒙坡村小学看到,教室窗户早已毁损,黑板上的漆皮干裂脱落,房檐上的瓦片掉落大半,野草密布的操场外围土墙已然坍塌,只剩下残破的乒乓球台孤单蹲守……

  由此转学的蒙丽军早已经习惯了早上五点起床,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一路小跑到3公里外的蔡邓小学上学。每次迟到被罚站时,总让他怀念在家门口上学的幸福时光。

  在蒙坡村像他这样的孩子有10多个。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做起了陪读,也因此增加了负担。村民王彬一说起陪读满脸忧愁,“租个差不多的房子每月得200多元,再加上生活等支出,对农民来说负担不小。”

  据介绍,村民和该校教师曾向教育部门申请保留教学点,但由于生源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未能改变被撤消的命运。

  “村小学被撤后,娃们只能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他们最大也就十二三岁,路上的安全让人很不放心。”蒲城县李家坡村村民李新海满脸无奈。家长们曾向学校申请为孩子们配备校车,但由于学生人数少,学校资金有限,始终未能如愿。

  “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撤消后,村里辍学儿童多了不少。许多孩子念完小学就跟着大人出去打工了。在外寄宿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问题也很突出。”蒲城县教育局的申崇明说。“而一部分学校不断膨胀,又给管理和教育增加了压力。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个教室上课的现象并不罕见。”

  2012年9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遏制盲目撤并学校行为。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制定2015年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这也使农村教育进入新的调整期。

  对于“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教育,陕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康认为,农村孩子是真正需要用知识脱贫的群体,这也涉及社会公平的问题。应给予农村学校特殊的政策扶持,给农村教师特殊的补贴,像引导大学生当村官一样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具有数十年农村教育经历的申崇明认为,应探索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可行模式,重新合理调整布局,同时还应加大对一些废弃学校的改造,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利用。(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