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微企,能学到更多东西”

2013年05月28日 11:13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文晶 实习生 寇村图

  开栏的话

  一边是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规模,一边是缓慢下行的岗位指标,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最难就业年”。

  时逢此刻,毕业生们对就业如何定位、抉择?本报拟开辟专栏《就业年 看毕业生如何突出重围》,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成功就业故事,分析他们成功背后的原因,以期为还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借鉴。

  5月24日,文化宫微型企业孵化园,一个八九平方米的“格子间”,挂着卓通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3张办公桌,应届毕业生徐婷和周云云占了两张,最后一张是老板黄姐的。

  两人学的是会计,目前干的也是财务代账工作。“能找到这份工作,我们无所求了!”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满足地笑了。

  和大多数“90后”一样,她们的求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西南大学的专科毕业生徐婷参加过一场招聘会,300多家企业入场,但因职位条件高,她一份简历也没有投出去。

  经熟人介绍,徐婷来到卓通公司。“只要是工作,我都愿意。何况,还是自己对口的专业!”她提到,之前有不少同学转行做销售,但她不愿意,觉得所学非用了。

  你担心微企个头小、不稳定,干不了多久又失业吗?记者问。

  徐婷摊摊手,“无所谓,没有工作了可以再找,总比什么工作也没有强。”对于她而言,最重要的是经验,而这能在微企里收获。

  工作第一天,她没有在办公室打杂,而是跟着黄姐到一家企业核对报表。用黄姐的话来说,微型企业没有精力和资金来养人,而是要会做事的人,必须尽早进入状态。

  “花花绿绿的报表,让我头疼,但心里却乐滋滋的。”徐婷说。

  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的周云云,才工作4个月就熟悉了做凭证、出报表、网上报税等各项流程。“比在大企业做单一的某项工作,能学到更多东西。”她说。

  她们认为,微企还有一个好处——关系单纯。因为人少,黄姐跟两人一起吃饭,一起下班,还会一起网购。工作上,分工明确,成就感很强。

  有什么担心吗?徐婷告诉记者,担心说不上,主要是希望。希望代账行业的市场不断扩大,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她们也就能和公司一起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哈哈,到时候我俩就是元老级人物了。”徐婷眨眨眼睛,笑着说。

  数字

  截至2013年3月底

  ■全市累计发展微企8.57万户

  ■微企解决和带动就业65.52万人

  ■平均每个微企能提供岗位8个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