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区串起家校“两点”填补心理健康教育空白

2013年05月31日 09:1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东莞市虎门镇,社工与渔区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苏仕日 摄

  孩子有不良倾向,家长认为是学校没管好,学校认为是家长不配合。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王志伟说,在孩子“学校—家庭”生活中,社区应当承担串起“两点一线”的责任,填补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

  参加集体活动让自杀倾向孩子开朗了

  初中生小丽家中有年长18岁的哥哥,她和父母亲的年龄更是相差了40岁。

  在学校,小丽不合群,显得有些孤僻。回到家里,她也几乎足不出户。不过看到电视里有自杀镜头时,小丽会问父母:是不是这种死法比较好。有一年除夕夜,有警察上门告诉小丽的父母,小丽多次在网络上发布想自杀的言论,这让她父母吃了一惊。

  小丽的父母认为,是学校没有教育好孩子,而学校认为,小丽和同学沟通交流困难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问题到底在哪呢?

  经过社工深入了解,小丽平时和父母交流不多,她哥哥的孩子和她年龄相差不大,她觉得父母更关心孙子,这个姑姑甚至对侄儿有些许的嫉妒心理。在学校,她也对同学有类似的戒备心理。

  社工介入后,经常带小丽参加社区活动,让她和同龄人交流。小丽从其他孩子对父母兄弟姐妹的描述中渐渐发现,与别的家庭相比,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并没有本质差别,她也渐渐释怀,从最初的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到现在主动申请参加,性情开始开朗了。

  王志伟说,小丽之前的不良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区教育的缺失。在现实中,学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则较少。

  王志伟说,相比过去许多孩子在一个大院里生活,父母之间往往都是同事熟人的时代,现在孩子在小区里,楼上楼下互不认识,除了同学之外难有更多集体生活交往的机会。这造成了孩子对于社会交往的不适应,孩子在课余休闲时间不懂得安排生活,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导致“失范”。

  他认为,社区应当成为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社区教育应当系统化

  现在,社区层面的各类青少年服务活动并不少,但在王志伟看来尚存三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活动服务不连续,一个好活动需要长期坚持,但目前这种持续性缺乏支撑。二是活动碎片化,许多活动都是针对某一个议题如“禁毒”“健康”等,缺乏整合,导致服务没有系统性。三是参与性不足,大部分活动是由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策划,孩子只是被动的参与者。理想的活动应当让孩子自己策划、自己组织。王志伟说,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社区活动的过程意义大于结果意义,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中,孩子社会化的成长比活动数量、参与人次更加重要。

  在虎门新湾社区,当地边防派出所在社区教育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

  新湾旧渔港是东莞现存最古老的渔村之一,由于父母亲长期出海在外,渔民的子女多数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新湾边防派出所辖区有留守青少年712人,由于生活环境较差、缺乏家庭沟通,有约100名孩子存在性格内向、自卑、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学业成绩差或无心向学、夜不归家等问题,其中5人存在赌博、吸毒等严重不良行为。

  边防派出所联动团委、司法、教育、社工等,逐步总结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纠偏方法,帮助37名青少年矫正了不良行为。

  初中生小华经常逃课外出上网,边防民警和家庭、社区、学校共同建立纠偏网络。小华出家门家长就通过短信群发,社区义工注意重点路段动态,老师则掌握他到校情况。如果小华逃课上网,边防民警会及时将其带回学校教育。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华基本戒除了网瘾。这种多位一体跟踪矫正实现孩子在家有家长管教、在社区有义工掌握情况、到学校有老师教育、发现问题有民警解决,确保时时有人纠偏。

  边防派出所发挥军事文化元素优势,借鉴香港“家庭合作”、“勋章计划”等经验做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军事拓展训练,帮助自律意识差、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转移不良兴趣,培育团队意识,同时组织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2011年以来,组织有类似问题的孩子进福利院慰问老人15次,清理街头垃圾10次,组织慰问社区孤寡老人25次,开展禁毒宣传15次。小明经常用石头刻划桌椅、宣传橱窗和路边车辆,学校和家长很头痛。经过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小明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今年春运期间,他主动参加春运服务队,帮助返乡人员。

  边防派出所联合学校、社工建立由2名部队心理咨询师、3名学校政教员、3名社工参加的心理辅导小组,对22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开展点对点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健康授课、心理实践活动等,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对12名经常打架以及5名有吸毒、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则注重经常性法律教育,以案例讲解、转化教育等方法,发挥法律威慑作用,做好行为矫正工作。两年来,教育帮助12名青少年改正打架恶习,帮助8名青少年重返校园,帮助3名青少年自主创业、2名青少年进厂企上班。

  王志伟说,社区应当整合多种力量,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600多名志愿者提供“派送”服务

  社会力量正在成为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支援,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阿文,曾被强制戒毒两年,家人最担心的是阿文将来适应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中心社工和青年志愿者主动介入,帮助阿文适应新的生活。目前阿文已经找到了工作,通过多次参加中心的活动,也逐渐打开了自己的交际圈,更让帮扶社工们高兴的是,阿文主动要求加入莞香花服务中心的志愿队伍,去帮助更多像他这样的青少年。

  作为东莞市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的组织平台,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从去年投入使用后,已有20多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们发现,其实青少年存在的很多问题可以在进监所之前就改变”,在探访部分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过程中,社工发现在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行为辅导等服务显得非常必要。

  “根据需求,我们对服务进行了岗位性设计,目前招募了600多名志愿者与全市的1200多名重点青少年实现了联系对接。”服务中心的社工雪雯介绍说,中心主要通过“社工+义工+社会组织”的模式,组织全市岗位化、专业化的志愿者,协调青年社会组织,共同推进帮教工作。

  600名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也有更具专业性的社会人士。目前志愿者中有几个较为成熟的团队一直活跃在服务中,包括了来自市区第一检察院的法律宣讲团,也有专业心理咨询队,还有广东医学院应用心理学的服务者。

  雪雯说,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多数存在的问题是打架、斗殴等,志愿者们通过QQ、组织活动等形式,逐渐成为他们的朋友。

  要打开沟通之门并非那么容易。雪雯说,面对志愿者们的主动接触,青少年的警惕性很高。“你们说的我都明白啊“,但事后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需要时间和过程”,一名社工说,要在沟通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出需求,建立信任基础,才能逐渐改变他们的言行。近期,一名中职的学生近期向志愿者透露他想考大学,志愿者就为他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一些团队户外活动也被用来加强沟通。志愿者们会组织一些青少年们喜欢的活动,如野外CS、拓展训练等,“现在的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知道你们接近是什么目的,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你不单刀直入地说明自己的目的,经过多接触后,他们反而会愿意主动说说自己的情况”。

  今年,莞香花将继续向网络发展。“网上莞香花”工作平台正在开发中,届时,这座网络平台可以发布重点青少年志愿服务需求及志愿者供给信息,跟进和监管派送对接工作进展。而“莞香花热线”也将在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上开通,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体系将让更多青少年方便寻求帮助,为他们答疑解惑。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策划:李俊 南小渭

  统筹:段思午

  采写:欧雅琴 段思午 陈思映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