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高考题乌龙被指贻笑大方 专家吁选材慎用二手货

2013年06月09日 21: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6月9日电(见习记者 吴佳蔚 实习生 陈家琛)9日下午2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该省2013年高考语文科目作文题出现疏误向广大考生致歉。对此,多名教育界人士认为,该情况虽不影响考生答题,但在考题的选材上应从相关原著中提取,而不是采用“二手”资料。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高考中,其语文科目作文题中所提“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一句被指有误。

  事后,记者自浙江工商大学方面证实,此名言出自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

  对此,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表示,考试院第一时间就此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发现的确将英国作家误写成美国作家。考试院方面已就此失误向广大考生表示诚挚歉意。

  在记者的采访中,曾经多次参加过本省高考相关科目命题的一位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表示,高考命题组在出卷过程中出现错误,实属工作疏忽,但混淆作家国籍这一情况并不会影响考生答写作文。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黄岳杰则直言,“在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上,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让人贻笑大方。”

  他指出,从出题角度而言,此考题材料中的三句话均出自中国著名作家刘再复的《童心百说》。“出题组采用这些句子作为考题等同于对‘二手材料’的引用,本身就是不严谨的。应参考原著,并从中寻找灵感进行出题,这样做更科学。”

  黄岳杰分析称,中国近几年高考在作文命题方面总体呈现进步趋势。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材料普遍以“两种现象”的形式出现,即让考生在两个对立的事物中“二选一”进行作答。“这样的出题方式使得众多考生往往有相似的答案,因此会限制考生的写作思维。”

  近几年,上海、浙江等省市高考作文题逐渐趋向开放式模式,考生需通过发散思维来挖掘材料背后的涵义,“能让那些肚子里有货的考生写出精彩、深刻的文章。”

  他还表示,中国今后的高考题应多保留些“惊喜和意外”,给予考生更广阔的发挥奇思妙想的空间。(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