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巨大压力产生对等张力 高考过后总有悲剧发生

2013年06月27日 17:44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每年6月高考后的放松甚至狂欢,在考生中间以各种方式上演:有的没日没夜聚会,有的黑白颠倒打游戏,有的连续上网、疯吃疯玩,有的在家“疯狂”睡觉……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熬到了高考结束这一刻,成绩好坏已不重要,反正都已经考完了。而且高考志愿也是成绩出来才填报,所以也不用急着估分,先好好放松一下。”刚刚高考完的李尧(化名)说,以前自己每天与书、与学习为伴,现在他与书和学习彻底不见面了,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上网、打游戏、看肥皂剧。

  无法忽略的是,在李尧们的狂欢中,乐极生悲甚至死于非命的现象也成了6月高考季固定的、重复不变的悲伤叙事。

  一名18岁男中学生与同学庆祝高考结束聚众饮酒,之后攀爬、翻越铁护栏进入动物园老虎散放区被咬死;高考第二天,两名高中生在游玩时不慎溺水身亡;19岁的高三男生小毅和同学高考后在大排档庆祝,喝酒喝到肝破裂……今年高考后,类似事件也不断发生:6月8日高考一结束,贵阳一考生便到同学家打网游庆祝,连续玩了两昼夜,回家时体力不支晕倒在路上,幸被民警发现送医院救治;同样在6月8日晚,广西北海高三学生斗殴,一学生被刺杀身亡。

  “高考后的狂欢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对于学生是个重大的应激源,激烈的竞争和高考的重要性让学生承受着巨大压力,不但身体透支,更多的是在心理方面备受煎熬。从小学到高中,孩子十年寒窗,家长含辛茹苦,高考几乎让每一个中国家庭都绷紧了神经,为的就是在短短两天高考中过关斩将、金榜题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爱芬说,这种来自社会、家庭和考生自身的长期的、巨大的压力,已经让考生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压力一朝解除,放松、狂欢就成为必然。

  狂欢有必要巨大压力必然产生对等张力

  “对于一些考生来说,高考是一种折磨,它带有创伤性质,高考之后的狂欢就有治疗性质。因此,在安全且不妨碍别人的范围内,尽情狂欢对于考生、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体来说,非常有必要,它是一种压力释放的方式,也是达到心理能量平衡的一种必要方式。”太原工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田月明表示。

  田月明从精神分析动分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狂欢的程度一定是和之前所经历、承受的压力有关的、对等的,承受的压力越大,狂欢——相当于压力释放之后产生的反向张力就越大。比如成人工作后每年有10多天的休假,也有类似功效。人们在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会不断承受压力,需要通过休假去释放、放松、清空,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平静的状态,这样才能恢复力量感。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相反,“如果无法正常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就可能导致一些身心疾病的发生。”田月明说,平时在心理咨询室或者在医院的精神卫生科经常会看到此类患者,一般他们会出现肠胃功能的消化不好、饮食障碍、睡眠障碍,或者不明原因的肚子疼、头疼,或者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等。“这是心理问题通过身体进行表达,还可能通过情绪来表达,比如特别文静的人突然之间变得很暴怒等。”

  但过犹不及。王爱芬表示,“从医学上理解,‘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即喜乐过极会损伤心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乐极即情绪达到顶峰,按常规,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会从顶峰逐渐趋于平淡,进而到达低谷。”所以,高考的狂欢有必要,但一定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张弛有度,否则很可能会产生乐极而生悲的结果。

  “狂欢过度的原因,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田月明分析说,高考之后,很少有家长能想到如何帮助孩子合理释放压力,他们也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应试教育下学校也没有教给孩子相应的心理知识。“而且家长在高考中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在以往接触过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压力相当部分来自家长的焦虑。”

  王爱芬建议家长在高考后多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引导孩子适度放松,比如让孩子听听音乐、访访亲友、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外出旅游等,同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节奏。她也建议考生在放松的前提下,可以有计划地参加一些活动,加强自律,充分利用考后这段宝贵时光充实自己,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比如可以制定一份比较轻松的、有明确学习目标的、积极的假期生活规划等。

  上大学一旦成为目标考生未来何在

  高考后的放松、狂欢状态一直在考生们上了大学后还在延续。

  “有的学生十年苦读的目的就是考个好大学,一旦考上大学了,就不再看书、不再学习了,也没有目标了。”6月19日采访田月明时,她告诉记者,就在前一天还有两个女生找到她咨询,她们表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上大学前每天就是忙着学习,从来没有兴趣和爱好,也没有培养过。上了大学有空闲时间了,但不知道能干点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非常无聊、困惑、迷茫。”

  田月明表示,高校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每天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少高校超过40%甚至更多的学生每天就是上网、玩游戏、睡懒觉,要不就是随大流找对象、谈恋爱。不仅如此,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评价标准不一样了,中学时代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就是成绩,上了大学后他们发现同学们的成绩都跟他(她)差不多甚至比他(她)还好,原来的成绩优势不再是优势,很多学生就找不着自己了;还有学习方面的不适应、日常生活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没有考到理想学校的失落感,等等。”

  “我们现在还无法改变高考这一选拔模式,因此高考之后的现象必须要面对。”田月明介绍说,包括太原工业学院在内,很多高校都把军训安排在新生一入学,其作用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军训,让学生从涣散的状态尽快回到有秩序的状态。太原工业学院还把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安排在大一上,也是为了使学生们尽快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给自己一个定位,并确立目标,对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有一个大致规划,从而对大学生活也有一个统筹安排。同时,学校还有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关于兴趣爱好、与人沟通、处事方式等的教育和引导,不应该是从大学开始,所以现在的部分大学教育其实是在弥补学生们之前落下的课程。但十多年把‘上大学’当目标产生的问题,不是入大学一两个月就能调整过来的,有的学生一两年后还调整不过来;也不是大学心理课程及相关学生管理工作在短期内能改变的,比如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等。”田月明说。

  李林霞 张玉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