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宜宾能通车辆学校年内将实现营养餐专车专人配送

2013年07月01日 20:0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中埂村小学,老师李应志在给学生们上课。(图由宜宾市兴文县教育局魏小金提供)

  宜宾“挑夫校长”后续

  经过华西城市读本的连续报道(本报6月6日、6月20日、6月28日曾作报道),宜宾“挑夫校长”代天久的事迹,在感动全国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农村义务教育。

  6月28日,宜宾市农村教育工作会举行,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会上获悉,农村义务教育已成为宜宾市委头号民生工程。而宜宾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意见也将出台。据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宜宾市将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校点布局不合理,寄宿制学校建设严重不足,农村学校学生上学行路难,营养改善计划设施中的问题等6大问题。

  校点布局

  今年暑假结束前完成农村学校校点布局规划

  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中埂村小学,是一个仅有几十名学生和一个老师的偏远小学。学校虽小,却大大方便村里年纪较小的孩子入学,否则他们将多走几公里路去镇上的中心校上学。实际上,在宜宾市像这样的偏远小山村学校仍有许多。为了方便农村孩子上学,宜宾市调整农村学校校点布局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不够,为了方便孩子们就近入学,这部分小山村学校就保留了下来。

  6月28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宜宾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暑假结束前,宜宾市将完成学校校点布局规划工作,并分步实施好学校布局调整。同时,根据宜宾市发展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2015年,宜宾所有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成寄宿制学校,每个乡镇必须建立1至3所寄宿制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后予以保留的校点、学生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学校,都将建成寄宿制学校。到那时,宜宾市农村小学特别是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都能实现寄宿学习。

  同时,宜宾市还将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的条件,建立家庭贫困、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资助制度,做好对孤儿的教育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民政、教育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孤儿进入生活设施完善的学校就读。

  食品安全

  能通车辆的学校年内将实现营养餐专车专人配送

  6月28日的会议还关注到宜宾农村学生营养餐问题。据悉,实行“牛奶+X”模式的学校,将以县区为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方式,统一采购牛奶、鸡蛋、面包等营养食品,并建立符合要求的食品储藏室,确保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实行食堂供餐模式的学校,米、面、油等大宗原材料统一采购,营养食品配送由县区政府负责,可通过购买服务或成立专门配送队伍等方式解决,凡能通行车辆的学校,年内要实现专车专人配送。

  除此之外,宜宾市还将大力推行食堂配餐模式。会议作出要求,凡食堂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的,今年秋季开学要全面实行食堂供应营养餐,还没有食堂的,要迅速开工建立,确保到2015年全面实行食堂供餐。

  此外,到2015年,将保证学生能够全面饮用安全饮用水。同时,今年底,宜宾市所有就餐师生在百人以上的学校都必须配备有编制的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且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的人员工资、设备设施、配送费用等,不会一律算在学生的营养餐补助中。

  道路不便

  用2-3年时间让水泥路到所有农村学校校点

  兴文县石海镇中埂村孩子们的隧道上学路,使得农村孩子上学行路难这一问题再次摆在大家面前。宜宾市副市长曾勇说到,尽管现在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但仍有部分农村学校未实现公路通到校门口,这给孩子们上学带来很大不便。

  据了解,为解决农村孩子上学的交通问题,接下来,宜宾市将增设农村客运、班线及站点,增加学校班车、专车。6月28日的会议也特别指出,将集中解决农村学校畅通工程,要把新规划布局的校点与乡村公路、水泥路连接的问题解好。并且,宜宾市将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实现通水泥路到宜宾市所有规划保留的农村学校校点。

  政策保障

  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列入宜宾市委一号民生工程

  “建议大家都看看今天华西报刊登的《‘挑夫校长’最后一挑》,看到那些孩子们奔跑着来接他,我也被感动了。”6月28日的会议上,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拿着报纸说着。在宜宾市副市长曾勇看来,代天久展现了宜宾农村义务教育中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

  “作为市委一号民生工程的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只抓落实。”在讲话中,游开余一再强调农村学校畅通工程建设、校点布局规划、农村学校食堂建设等工作的落实。而曾勇也表示,要解决好学生行路难、农村学校食品安全等问题。-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陈淋

【编辑:贾龙】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