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45%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千元左右 交往性消费上升

2013年09月03日 11: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附上《致家长的信》,建议家长给孩子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费,最高不超过1000元,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到底要多少?每月600元够不够花?各地高校生活费有何差异?

  45%学生每月支出千元左右,不同城市呈显著差异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结构呈橄榄形分布,大部分学生集中在800至1200元,占到学生总数的45%。其中,每月生活费600元及以下的占10.38%,600至800元的占20.76%,800至1000元的占22.67%,1000至1200元占23.09%,1200至1500元的占12.29%,1500元以上的占10.81%。

  72.46%的大学生生活费来自家庭,只有4.42%的学生生活费通过自己赚取,另有23.31%的学生两者兼有。73.09%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及身边同学的消费适中,13.56%的人认为偏高,12.92%的人认为偏低。

  调查发现,不同城市高校的学生生活费呈显著差异。从城市类型来看,上海、北京等直辖市的消费支出高于南京、宁波、成都等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后者又高于洛阳、湘潭、扬州等地级城市;从城市分布来看,东部城市高于中部城市,中部城市又高于西部城市。

  根据调查,北京、上海两直辖市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超过1200元的占到39.15%,显著高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而省会城市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主要集中在800至1200元,地级城市学生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的占到44.4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高永红,刚在暑期带领一个大学生团队对南京市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进行过调研。她告诉记者:“大学生消费支出差异比较大,在同一个城市,主要跟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有一定关系,从不同城市横向比较来看,跟城市消费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生存性消费占比重最大,交往性消费呈上升态势

  调查发现,占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比重最大的是餐费支出。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有21.4%的学生每月吃饭支出400元以下,30.3%的支出400至600元,30.8%的支出600至800元,18.22%的支出超过800元。

  高永红发现,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以生存性消费为主,70%的学生认为每月用于吃穿用的消费比重最大。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建议600至1000元的消费标准,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大学生在校内的生活费一般由餐费、水电费、通讯费和日常生活用品费等组成。具体来说,午餐、晚餐一荤一素一汤的费用大概为7元,早餐大概为3元,按此计算,每生每月餐费合计为510元左右,水电费、上网费、通讯费加在一起也就百元左右。学校每年开展学生大学生活适应性调查,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月生活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约占50%。

  不过,记者调查也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用于学习、购书的发展性消费比重较低,70%以上的大学生每月用于学习方面的花费在100元以下,而聚餐、恋爱等交往性消费呈上升态势。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营销专业大四学生柯乐乐告诉记者:“现在大学里交际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比如学生社团部门之间联谊活动、朋友聚会吃饭,都需要有一定的开销,这些是省不来的。”南京应天学院张同学也说:“我们宿舍平时小聚餐,周末大聚餐,月底还要通宵聚餐打游戏。”据了解,在大学里,很多宿舍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感情,如果不参加,就会被说成不合群。

  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家长应鼓励节约自立

  近日,本报在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对各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进行盘点,人民日报、央视网、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等数十个“大V”进行转发讨论,引发网友围观。

  网友“灵凤152502”在微博上留言称:“同意这个指导价。大学生来学校主要是读书的,生活费应主要用在吃饭和生活用品上,少部分用于交际,如今都是独生子女,想向家长要多少钱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孩子兜里钱多了,会胡乱消费、胡乱交际,结果是把学习淡漠了,所以这条底线很好,600元至1000元够花了。”网友“曾艳辉”表示:“支持!支持!都是大学生了,年满18岁就是成年人,父母能提供生活费算不错了,想要高消费,得学会自己挣!大学这样倡议,能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专业王同学表示:“大学生消费要有计划,我平时就有记账的习惯。大学生精打细算过日子,没必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当然,也不应该挥霍无度。我自己看到很贵的衣服不会买,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支出一部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总之要做到合理消费。”

  高永红表示:“大学在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方面应加大力度,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大学生对消费行为的正确认知;在大学的日常管理中可以从消费行为的细节着手,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

  高永红还特别提醒,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支持者,家长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及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消费行为,不管家庭收入高低,家长都应鼓励孩子在消费面前理性、节制、自立。

  (本报记者董少校、刘磊、阳锡叶、蒋夫尔、李见新、刘文彧、魏海政,通讯员秦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