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开学季成烧钱季? 部分大学新生自驾车报到

2013年09月10日 14:1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参与互动(0)

开学消费让人不堪重负。 (图片源自网络)

  “开学经济”又火了!随着九月初各大院校、中小学陆续开学。新一波“开学消费”热潮袭来。从学费、住宿费、交通费、文化用品费、生活用品到电子产品费,新生们的开学花费水涨船高,少则几千,多则过万,甚至十几万,不少家长咬牙硬撑。

  中学生装备平板电脑

  9月1日,记者在中山西路新华发行集团一楼的电子产品区看到,好记星、步步高等电子产品柜台前围满了大量前来咨询的家长。家长们纷纷表示,正值开学季,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业,多准备点学习用具。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两天开学,销售量比平常明显增多。为了配合开学旺季,商家也亮出了各种打折优惠,吸引消费者。在商场门口,步步高、好记星分别搭起了广告帐篷,打着特价的旗号。

  家住呼和浩特市中海锦绣城的左女士告诉记者,女儿馨馨开学高三,马上要考大学,英语一直都是薄弱项目,想买一个平板电脑,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英语。她看上的那款电脑开价2798元,左女士说,只要对孩子学习有帮助,花多少钱也值得。

  9月2日,五塔寺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正在排队买单的孙女士说:“每个学期开始,家里都要花费好几千元。”为了给即将上六年级的女儿准备开学装备,孙女士已经连续逛了三四天超市、商场和文具店,总算把学习用品、衣服、鞋袜买齐了。

  孙女士给记者展示购物清单:书包400元,学习用品200元,配眼镜700元,衣服500元,鞋子200元……“加起来2000多元。”据孙女士说,邻居有给孩子买进口产品的,花费要上万元。

  大学新生自驾车报到

  开学季,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网店纷纷启动促销活动。京东商城网页上“学业有成途似锦”的口号后面,各种型号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平板电脑、MP5等电子产品都摆在显著位置。记者粗略估计,且不说护眼仪、插座、手电筒、剃须刀、箱包、文具等小件生活用品,打着组装优惠旗号的手机、电脑、MP4等大件,装备一套也轻松过万。

  今年考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丽媛开学装备是两套衣服,苹果手机、索尼电脑、佳能相机,还做了喜欢的发型,买了倾慕已久的化妆品,校门没进,已经花掉15000多元,还不算15000元的学费和其他杂七杂八的支出。丽媛的父母认为,女儿一个人在外地读书,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孩子不能落在其他同学后面。再说,家里也不差这点钱。

  在各大高校校园,正逢新生报道,学生家长熙熙攘攘。记者注意到,新生自驾车报名的不在少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一位老师说,现在新生自驾车报到不新鲜了,经常看到学生开车,老师步行。

  不过,大学新生中消费水平差异还是蛮大的。考入内蒙古大学文史哲基地班的竞秋从包头到呼市报到,只带了几件衣服,手机是旧的,电脑暂时没买。“旧手机挺好,用坏了再买新的。”竞秋说,“还要交学费,家里已经花了不少,不好意思再向爸妈要钱了。”竞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学费3500元,住宿费900元,书费600元,被褥500元,医疗保险和班费等300元,再加上各种生活用品约500元,几件衣服1000元,开学没几天已经花费了近1万元。竞秋打算先不买电脑,她与宿舍同学商量好了,有需要就去图书馆。

  开学消费须理性引导

  针对开学消费热,内蒙古大学张君浩副教授说,造成学生开学高消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因此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父母会不遗余力地满足;二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条件普遍提高,学生开学装备较以往也更加齐全,档次也随之提高;三是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之下,部分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跟风购买名牌衣服和品牌电子产品。张教授说,长期过度消费不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还会影响孩子的理财观念,不懂得节制消费,也是造成现代社会中月光族、啃老族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消费观、生活观、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异化,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悄然形成,在享乐中失去了奋斗的信念。长期来看,对年轻人自己,家庭,社会都有潜在的危害。

  张副教授表示,家长应该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引导他们理性消费,促使他们自觉养成科学、适度的消费习惯与勤俭、朴素的好品质。(记者 赵弘 实习生 陈丽娟)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