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心随手动 贵州双语聋教育构建交流之桥

2013年10月17日 1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贵阳10月17日电 题:心随手动 贵州聋人双语聋教育构建交流之桥

  记者杨茜

  上午10点,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里,熟悉的广播声刚刚压过街道上的车流,国旗栏杆下站着三个领操员,带着学生们整齐地做着广播体操。

  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用手语给同学们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聋人孩子出生以后,手语的表达是一开始是通过本能的反应,希望得到了解。孩子们的自然手语以视觉为先,比如‘我去吃饭了’,用自然手语打出来是‘吃饭,我去了’。”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肖丽老师说:“聋人的思维跟着眼睛走,即便是在用文字向听人(正常人)表达时,也容易因为语序的颠倒让听人误解,这需要给孩子建立一套完整的手语系统以及加强他们的汉语学习。”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是中挪“西部双语聋教育”项目试点学校,相对传统聋教育采取以口语语言为主,学生靠“看话”模仿学习,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可以学习一套完整的手语系统,并且加强对汉语的文字表达。

  记者在课堂上看到,每个班大概有10个学生左右,部分班级里分别有一位聋人老师和听人老师。肖丽说:“聋人老师的加入,减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强了亲切感。”在学前阶段,聋人老师更有利于给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手语系统,了解他们的心理。而听人老师通过手语的学习,与学生的感情也进一步的增进。进入三年级以后,聋人老师一般是在课外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用手语(书面语)给孩子们讲故事。

  “在学校学习以后,第一次看这她用手语打出‘妈妈’时,我就哭了。我看着她会帮我捡东西了,会自己洗衣服了,会跟我说再见了……对长辈有礼貌,对兄弟姐妹热情,也开始和他人相处沟通了。”杨雨桐的妈妈细数自己孩子的一点一滴进步,仍然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我回家最喜欢的事情是给奶奶讲在学校的事情,看奶奶的表情我就知道奶奶懂了。”杨雨桐用手语“告诉”记者。雨桐的妈妈在一边做着翻译一边说:“奶奶虽然看不懂手语,但是从交流里,奶奶能看懂雨桐表情里的开心、难过。”

  贵州作为双语聋教育试点,2013年是第七个年头。目前贵州省有5所学校开设双语聋教育,共有学生97人。学校还开设“学前预备班”,根据学生年龄接受1至2年不等的学前双语教育,为聋童提供母语手语的学习机会,并且家长也参与到学习中,每周有免费的手语培训,每天第一节课家长可以进行教学观摩,家长还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参与手语培训。

  “以前我不懂手语,孩子有苦也无处述说,无法交流让我们和孩子关系紧张,自己也很灰心失望。现在我和孩子一起学习,老师一遍一遍教我手语,我可以和孩子交流了。”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潘佳俊同学的妈妈说。“因为交流,孩子也变得开朗了,7年时间,孩子的犟脾气改了不少,还会心疼父母了。”

  “手语让我读懂孩子的心。孩子和我可以用给对方讲简单的故事,一起做游戏,也可以用简单的文字和亲戚交流,孩子也开朗了。”这是黄雨露的妈妈告诉记者的。

  双语聋教育是指聋人手语和基本国语(包括书面语及口语)的学习。让聋人从小学习和掌握聋人手语,用手语进行学习,同时培养他们对汉语语序的掌握,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而传统聋教育是用口语对聋人进行教学,单一的口语教学模式很难让聋人学生完整的接受知识。

  肖丽说:“双语聋教育学习的孩子,能流畅的与父母、同学、老师等交流,通过对汉语文字的学习,让他们有信心去参与其他的课外活动,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用手语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同自己的身份。”(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