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罚钱教育”让学生陷入恶性循环

2013年11月01日 08:5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陕西省蓝田县初级中学的学生反映:完不成作业,一科要罚款5元,两科10元,以此类推,不交就要加倍罚。罚款后,作业依然要写,否则会继续罚。同学们感觉理亏,都不敢跟家长要钱交罚款,只能从自己的伙食费、零花钱里节省出来,或者先借钱交罚款,等攒下钱再还。(10月31日《华商报》)

  “罚款教育”的初衷在于通过加大惩罚力度,提升学习规范的约束力,从而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可是,它仅仅是自老师立场出发的一种规范形式,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与认同,这种规范缺少强烈、持久、普遍的行为感召力与激励的力量,只能在短期内发挥效果,难以长久。

  “罚钱教育”说到底是“罚款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社会成员内部控制力不足的背景下,提高社会规范的外部约束力,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常用手段。只不过,与其他领域不同,教育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和人格教育,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罚钱教育”,学生们或许会忍气吞声,但暴力育人的观念却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学生们不按时完成作业,有可能是主观上的学习动力不足,也有可能是由于客观上的作业太多。教师们非但没有追根溯源,反而企图通过“罚钱教育”对学生进行规训,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承受沉重的学业压力,还面临着缴纳罚款的经济负担,如此的恶性循环,难免使其不堪重负。

  罚款不是万能的“创可贴”,止不了现实中所有的伤痛。面对不听话的学生,除了罚款还能做些什么,既见证教师的教育技能,也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只有每个老师都秉承专业主义,敬畏职业伦理,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个性、有品质的学生。(杨朝清)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