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科争议本质是课程结构设置

2013年11月11日 09:3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该校一名研究生在网上发表名为《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日志,表达了对汉语沦为选修课的困惑。而媒体对不少高校的调查显示,汉语在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上,都有明显的边缘化趋势。

  这是继英语、数学该不该被课堂特别重视后,关于学科孰轻孰重的又一场争论。而所有的争论,似乎都围绕两个主题:外语和母语的扬弃,人文性和实用性的博弈。而事实上,主题中的这些东西,本来该是并行不悖的,又何必厚此薄彼。

  笔者以为,主题冲突的背后,本质是对课程设置的不满。这里所说的课程设置,既包括时间序列上的,也包括专业设置上的。

  我们的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各个阶段的使命并不明确,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教育,贯彻始终的,只有一个专业,那就是应试。合理的课程设置,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常识培养和人文塑造的,而高等教育则应该往专业领域拔尖的。基础教育缺失的忧虑下,呼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补课,或正是语文选修引发争议的关键问题所在。

  要结束这种争论,就必须重视教育结构调整的命题,让基础教育的归基础教育;就必须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而不是在无谓的论证以及局限于某个科目的去留中继续纠缠下去。(重庆 媒体人 时言平)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