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少年作文大赛终审评委:写作是发现美好的过程

2013年11月12日 09:5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由本报主办,娃哈哈独家支持的第二届新少年作文大赛上周五启动,我们最重磅的终审评委今天揭晓,他们是:浙江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麦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苏童。

  两位作家今年又都出了新书,麦家的《非虚构的我》,苏童的《黄雀记》。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有自传意味的随笔集,他摒弃了繁复的写作技巧,以质朴的语言抒写身世、家庭、经历、好恶、困惑、恐惧、念想,记录一路艰辛和温情;

  苏童的《黄雀记》却完全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说的是百转千回疏密有致的故事。麦家说《黄雀记》像一颗在地下埋了千年的琥珀,轻盈而饱满,内敛又耀眼。

  两位作家最近书写的重心虽然不同,但他们对新少年作文大赛的写手提的建议却超级一致:希望在大赛中看到,选手能通过文字真诚真实地表达内心。

  麦家:

  这是一次向文学靠近的机会

  麦家和新少年作文大赛一直很亲密:第一届作文大赛选手,曾经在雪天去他位于西溪的工作室做客;大赛决赛的题目,也是麦家拟的。他说,从去年第一届的效果看,新少年作文大赛声势影响都很大,不光是浙江的学生在参加,还有很多省外的选手。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爱文学的人很多,也说明大赛影响很大。他很期待在第二届,看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我们现在学校的教育,对作文的训练是有局限的,钱报主办作文大赛,我个人觉得蛮有意义,是对学校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是督促学生,鼓励学生,向文学靠近的一次机会。”

  没有生活素材,内容大多模仿某个喜欢的作家,或者是取自网络;有着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但写作时不会贴着地面,文字经常飞离真实的土壤,这是当下学生写作经常遇到的问题。

  麦家说,说明我们的孩子,在写作训练上还有欠缺,不是他们内心没有真实,也不是他们没有生活,只是在传达中走形了。作文大赛的要求和课堂写作不一样,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尝试放开包袱,多写,多记录,这对未来的成长是有利的。

  “作为一个评委,我觉得第一届高中生的作文缺乏一些青春气息,幼稚是可以原谅的,但虚假表达青春的情绪,对今后写作是不利的。”

  记者在校园,也经常听到语文老师苦恼,为什么现在孩子的作文也染上了假大空的毛病。在高中,学生有时的确想表达某种情绪,但出现在文字里就不真实。

  “不是他们不想真实表达自己内心,而是文字和内心之间是有距离的。写作需要技巧,我们很多影视作品,包括报告文学,要表达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他们去记录,去采访,但最后写出来,你看到会起鸡皮疙瘩,会不舒服。这说明,写作不是你想说真话,就能说真话,写作是有技巧的。”麦家说,希望孩子们明白,写作不是文字堆砌的过程,写作也是技术活。要这个问题,平时就要多阅读,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在写命题作文。这种训练,在某种意义上,不看文字是否能够真实的表达内心。我建议学生多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向大师学习,站到大师的肩膀上去,让经典指引你去写作。我也希望老师们在教授作文课的时候,还是要让孩子们打开思路,不要过分为了分数写八股文。”

  新少年作文大赛参赛选手范围很广,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会有各种不同的文章。麦家鼓励学生,“你们年纪还小,不管是阅读还是自己的阅历,都还有限,不要怕自己的作文稚嫩,不要气馁,在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多看文学,多写,多向大师靠近,对成长是有利的。参赛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参与就是一种胜利,一种荣耀。”

  苏童:

  作文是文学的初级阶段

  在第一届新少年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上,苏童曾直言,“我一向不赞成学生参加奥数竞赛,但我会永远支持报社举办这样的作文大赛,发现潜在的天才,给孩子美好的记忆。天才需要鼓励和肯定,才不至于迷失。任何时代都需要爱文学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需要鼓励。”

  所以这一次,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他还是接受了组委会当新少年作文大赛终审评委的邀请。

  苏童重视作文大赛对新少年的文学影响力,一次大赛也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包含着对文学的美好期待,广大的学生能成为文学群体,这对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都会有影响。

  “作文就是文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提倡,学生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但这个表达并不容易,很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不爽,自己的个性,落实到文字中,就关系到文字的运用技巧,怎么说我的故事,怎样让大家听,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

  第二届新少年作文大赛启动后,杭州现代实验小学一位六年级学生投了一篇文章《吐槽》,说了现实中许多看不惯的现象。

  “丢掉套话,丢掉虚假,让我说真心话?大人又来骗小孩子了。我说我不想上学,我说我只想玩游戏,你们大人有何反应?是不是狠狠地先骂我一顿,然后就是一顿暴打?说不定还是一次‘男女混合双打’。”

  文章很长,观点很多,苏童笑着评论,孩子是在写真情实感,但从写作技巧来说,还需要训练,这种真情实感是群体性的,学生本人的个性并不鲜明。

  “所以我一再提倡,所有能走文学道路的,或者爱写作的人,一定要涉猎大量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者诗歌,大量的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捷径。看的作品多了,就能发现无数的人,怎样从不同角度谈自我,谈情感,叙述事情,还原到自己,怎么写一次小伤害,小恋爱,都从阅读的经验来,所以个性的表达要经过训练才有。”

  “很多学生,他们的情感或者故事雷同,完全是涉猎的文字不够,阅读面不够,使他限于同一种强调作文,他脑子里只有一种模式,而没有两种三种四种。”

  苏童说,大赛中,我希望看到,这个孩子写的东西,给我的感觉是属于他自己的,无论是欢乐或是悲戚。欢乐是我的,痛苦也是我的,这个“我”必须区分于别人,他发现了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抒发了别人还没有抒发的,哪怕只有一点点。生活中一丁点儿的细节和细微的感触,再加上一点想像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那就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