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更多市民濡染大学书香

2013年11月12日 11:13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3年前采访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所在地纽黑文(New Haven)的城市发展很不好,环境差,治安乱,城市较为萧条,耶鲁大学的老师纷纷跳槽,好学生也不大愿意来,不少学生都选择了哈佛。这种局面如果延续下去,对耶鲁十分不利。新校长上任后,下决心加强和所在地的关系,着力帮助所在地发展。此后一二十年间,纽黑文发展得相当好,耶鲁也从中受益。陈骏深有感触地说:“所在地对学校太重要了!可以说,南京大学和南京的关系,也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这8个字,堪称经验之谈、中的之论。大学和所在地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大学通过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促进所在地发展,也表现在大学主动协调校地关系、与所在地和谐兼容,做城市的好居民、市民的好邻居,为营造城市人文氛围、提升市民素养尽心尽力。城市发展良好、彼此关系和谐,大学发展才有坚实的依托。耶鲁大学如此,南京大学如此,其他高校也莫不如此。

  南京最珍贵的资源是教育和科技资源,最重要的优势是教育和科技优势。全市现有54所普通高校,两院院士80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近80万人,这是南京初步建成全国教育名城的资源禀赋,也是市委、市政府最近提出打造世界教育名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教育的资源优势,建设世界教育名城、学习型城市,在宁各大高校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

  曾有人形象地做过比较:中国的大学几乎都有围墙,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没围墙(甚至没有大门)。有没有围墙,也许说明不了问题,关键是大学要能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让围墙之外有志于学的人也能分享大学资源。在这方面,南京的大部分高校可圈可点,比如一些高校的自习教室、学术讲座、文化艺术场馆和体育设施都能向社会敞开,高校成为大受市民欢迎的“书房”和“讲堂”。

  大学不设或少设门禁、部分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当属基本要求。在此之上,在宁众多高校不妨考虑进一步推出向社会开放的“升级版”,比如:接纳有兴趣旁听的市民走进大学课堂、参与学术会议,利用寒暑假适度开放高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把更多名师课堂、精品课程通过网络与市民共享……只要俯身问需于民,这个“升级版”大有文章可做。

  大学之“大”,不只在于物理空间的宽敞,更在于胸怀、视野与格局的宽广;大学的精神,更体现于有教无类、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大学的助力,也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濡染。在南京打造世界教育名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大学理应做出更大努力、体现更大包容,创造条件让全体市民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让整个城市弦歌不辍、遍地书香。(左中甫)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