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位高中生眼中的教育国际化:留学挖掘自我潜能

2013年11月13日 17: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在我初中班级的43名同学中,有10名同学选择了出国上高中;在我现在所在的高中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希望出国上大学;在我们学校这学期招收的高中新生中,有超过1/4的学生选择了国际班。我和我的同学们为什么要选择出国留学呢?除了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选择出国留学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挖掘自我潜能和兴趣。

  我的一位小学毕业后就选择出国留学的同学在一年前给我的一封邮件里,告诉了我这样一个信息:他所就读的高中是一所非常特殊的高中,在这里,学生除了要学必要的几门学科知识外,拥有更多学习医科类知识的机会。他们可以用两到三年选修医科基础课来发觉自己在医学方面的兴趣和潜能,从而让自己尽早的规划好未来。

  我的另一位去美国罗德岛就读艺术类高中的同学,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通过一个阶段的专科学习,为自己未来的设计之路提前做准备。除此之外,我了解到,国外的基础教育很注重从学生入学的早期通过经常组织各类社会活动,比如到一些开放的政府办公场所进行参观,或者是跟随爸爸妈妈到他们的岗位上巡游一天来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中有不同的职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帮助大家提供宽广的职业选择平台的同时帮助大家寻找自己更感兴趣的职业。

  可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能做到这点的却不多。一位我非常崇拜的学姐高考时曾以超高分考入了复旦大学医学院,然而在身边所有人都不断祝贺她时,学姐的心中却多了一份纠结。她发现自己无论多么努力都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医学院,于是在父母的建议下,她转入了复旦大学的新闻系,由于转系前对新闻系新课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不理解,学姐又很快再次对新闻学丧失了信心。如今已经念到大三的学姐正在全心全意准备出国,决定重新上一次本科,而在前几个月和她的一次聊天中,她告诉我,自己高中时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只埋头学习,而忽略了对未来的规划,也没有对自己的潜能和兴趣点进行适当的探索。

  我浙江老家的一位表姐今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出现了同样的困惑,马上要上大学了,可是她仍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专业,自己对未来也没有发展方向的规划,最终表姐只能填报了平日听说的所谓热门专业。这样的案例还发生在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许许多多同学身上。甚至一个班上的同学,只有四五位同学清楚知道自己想学或者适合学什么专业,将来想做什么工作。

  在全面发展的口号下成长的一代,我们有着足够优秀的学科知识技能,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文体特长,而我们所欠缺和最需要得到的确是一份对未来更慎重、更细致的生涯规划;无论我们最终选择了怎样的求学之路,我们最终希望的是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工作,而这需要我们从小在学校、家庭的引导下,多了解课本外的世界、多体验生活中不同的职业、多发觉自己的兴趣与潜能。

  多种选择,让我们在保持基础知识方面足够深度学习的同时,开阔眼界,着眼社会,着眼将来。我和我的同学们期待未来我们的课程有更多是走出课本的,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看看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校园里能够拥有更多的学生组织社团,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觉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我们想多和老师、同学有更多的时间一起探寻自己内心之中和校园之外的世界,让自己不必像学长一样,不够熟悉自身和专业特点,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教育国际化看似很大,有些遥不可及,但实际它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的课堂再大一些,让我们的选择再多一些,让多元化的教育在我们身边。

  (本文根据作者在基础教育国际论坛上的发言摘编)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