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拯救乡村教育还宜多管齐下

2013年11月20日 09:45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9月13日印发的《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以下简称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11月19日上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11月19日央视)

  谈到乡村教师,就离不开乡村教育凋敝的话题。《中国在梁庄》一书,曾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乡村孩子沉迷游戏,不愿意读书,想着早点出去打工。许多新闻报道也刊载了这样的现实:农民熟悉的乡村学校渐次关闭,曾经就读于村小的少年们再难重聚儿时的课堂。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一所投入使用不久的希望小学,竟要被迫让位于当地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对于乡村而言,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饼。而盘旋在梁庄少年等人心中的“读书无用论”,也在这吊诡的现实面前,拖拉入一个更加难以自拔的深渊。

  因而,教育部考虑在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确实是拯救乡村教育的一个好的开始。以现实而论,乡学日渐凋敝,教学人才流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如何让他们教得放心,教得安心,应该成为国家宏观教育政策考虑的焦点。从过去到现在,虽然有不少富有爱心的人士,不断前往乡村支教。但这与整个乡村适学儿童的数量比较而言,无疑还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还乡村教育应有的生机与活力,非一时一日之功,它需要数不尽的优秀人才,贡献一生的热量。而收入与待遇问题,无疑是吸引此类人才前往的首要问题。教育部着眼于此,恰是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抓住了重塑乡村教师尊严、恢复乡学繁荣的根基。

  但挽救乡村教育危局,仅仅靠此一项举措仍显不足。农村教育凋敝的另一个现实原因,则是近年来推行的撤村并校、撤点并校政策。自该政策推行以来,大量的乡村学校关闭,许多尚可使用的教学设施被遗弃。一些建好才1年的希望小学,也因这道政策成为无人问津的废弃建筑。而对于乡村儿童而言,村小的关闭则意味着去远方的城镇就学。这对于世界观尚在成形之中的他们而言,并非一件好事。与此同时,不少地区农村学校资源投入匮乏、教育资源贫瘠、教学质量滞后等问题,亦需同步关注。

  从拯救乡村教育的大局着眼,教育部还宜作出更多努力,从制度与落实层面多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推进类似“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普惠性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更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均衡、优化城乡和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比如撤村并校,哪些教学点该撤,哪些不能撤,以负责的态度审慎思考,纳入科学决策范畴,而不该是一刀切般。

  当然,更重要的是,继续推进乡村教学改革,加大高等院校面向农村选拔人才的力度,为乡村学子创造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打通乡村学子求学的道路,破除城乡差别带给乡村学子的学习困扰,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乡村精英,为乡村的繁荣贡献力量,从而形成乡学育人的良性循环,巩固乡村教育的尊严。(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