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别把成人世界的功利传染给孩子

2013年11月20日 10:36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在湖北省武汉市崇仁路小学,11岁的杨赡闻算得上名人,从一年级起陆续担任班长、中队委和大队委,如今刚刚被同学们一致选为“学生校长”。据杨母介绍,从儿子三年级起,她每年暑假都会将其送往广州参加领袖演讲、财商训练等课程,“在儿子的情商培养上,已经花费了6万余元。”(11月18日《楚天金报》)

  父母都是企业管理人员,小小年纪已经到欧美多个国家游学,杨赡闻的家境可谓殷实,6万余元的情商培训费用对于杨家来说,或许也算不上一笔大数目。因而,网络上有关“重金培养情商”的质疑实在没有必要过分渲染,花6万元练情商和学钢琴又有何异呢?更何况,对杨赡闻的培养效果是符合主流审美价值的——“他的领导能力非常强,同学们都服他。” 老师肯定、同学信服的孩子也一定是好的。 

  然而,真正令笔者疑虑的是,与“杨赡闻”们有所区别的、甚至截然相反的“非主流”的人格呈现,为何就不为主流价值观所认可呢?更甭谈“审美”了。杨赡闻的父母为他预设的培养路径上高度聚合的主流因素,理当触发社会对“情商教育热”的反思。

  正是因为“口头表达能力强,领导能力亦强”这样的话,成了大部分家长最愿意在孩子学生手册上看到的评语,才导致了情商教育在当前社会被异化成了一条终南捷径。“如何做领袖发言”、“知道钱能生钱”、“懂得如何施展自己的魅力”,这些所谓重视“情商”的培养,和情商卫道士们所不齿的天才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不过都是成人世界功利主义的折射罢了。

  将社交能力等同于情商,本就是对情商的片面理解;盲目构建从情商直达成功的逻辑关系,更是彻头彻尾的误解。当圆滑世故、八面玲珑这些人们不喜欢的个性被“情商说”、“成功学”裹挟,加之浮躁社会氛围的推波助澜,人们终于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这种影响原本只是当下的,但若任由成人世界的规则在教育环境里长驱直入,这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伤害则是久远的。

  正如僵化的知识教育造成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以功利和算计为目的的情商教育,会让过早的老成正统的做派污染孩子天然的赤子之心,把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扼杀在克隆人的培养皿里。埋没几个真正天赋异禀的怪才,抑或将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样,还不是最可怕之处。更可怕的是,我们亲手“打造”的下一代,在成人后不但不会主动破除被我们口诛笔伐的那些沉疴痼疾,相反,还会成为有失偏颇的世俗标准的拥趸,使得“势利”、“拜金”等陋习继续冲击岌岌可危的传统美德。

  到底要不要注重情商培养?当然需要!但这必须建立在厘清情商为何物的基础之上。“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包括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说白了,动用情商的目的就图一个“和”字,在全面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寻求内心的和谐,达成与外界的和谐。而内向的自我求索,非但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反而能够培养一种独立思辨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保持独特个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和而不同”才是情商培养的题中之义。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