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花6万学情商”的背后是教育不公

2013年11月21日 11:14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湖北武汉的崇仁路小学,11岁的杨赡闻算得上名人,从一年级起陆续担任班长、中队委和大队委,如今刚刚被同学们一致选为 “学生校长”。“从三年级起,每年暑假会送儿子到广州参加演讲、财商等训练营。”杨赡闻的妈妈介绍,“在儿子的情商培养上,已经花费了6万余元。”(11月19日《现代快报》)

  不能不承认,这样的培训有用。杨赡闻从一年级开始陆续担任班干部,现在还被同学一致选为“学生校长”,和校长一起面对面探讨问题,这样的表现除了先天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花钱进行培训也功不可没。

  但显而易见的是,“3年6万元”这样的教育成本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承受。因为杨赡闻家境殷实才有这样的机会,然后学校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这无异于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到了起跑线上。这背后隐含着的,其实是教育不公。

  诚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领导者,都可能具有较高的“情商”。但每个孩子都应该进行这样的教育,都应该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每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同样也都需要培养 “情商”,也应该有机会做班干部、做“学生校长”。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这样的机会。

  其实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3年花6万学情商,钱花得有点冤。“情商”不见得非要花钱才能学到,在学校,完全可以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花6万学情商”只是给学校提了一个醒。它告诉学校也应该设立类似的课程,把所有学生都纳入其中。学校坐享其成,只对有过锻炼的孩子青眼有加,这是教育的懒惰。

  “情商”教育不应该成为“精英教育”,在学校其教育成本会更低,效果会更好,公平性也会更强。学校应该把这方面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所有孩子都拥有像杨赡闻一样的能力,而不是在人生的开始就败下阵来。

  孩子不能选择家庭,也不能改变父母赚钱的能力,但学校却可以想方设法弥补家庭之间的差异,尽量做到教育公平。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学校应该做的是把他们都打磨成材,不能因为他们暂时没有放出光泽就当成粗糙的石头。(刘昌海)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