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职教院校陷“吃不饱”窘境:高就业难招生引拷问(3)

2013年11月25日 09:5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改变“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权教授表示,就业率并不能成为衡量职业教育发展好坏的主要标准,普通高校就业率虽然不一定高于职业院校,但学生在就业质量和发展空间上远远好于职业院校。

  隗建勋也表示,职业院校就业率虽高,但主要是一次性就业率,重庆中职学生对口就业率只有85%,平均起薪每月在1800元左右,工作流动性大,学生后续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体制性障碍。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到2020年,如果中国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人才供应缺口。

  受访学校负责人及专家表示,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产业调整升级,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一是彻底改变“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制度问题。朱德权认为,我国教育制度在普通学校、职业学校上存在等级性,形成了纵向层级差异;普通学校在招生、投入、重视程度上都优于职业学校,从而造成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要破除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障碍,首先就要让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从纵向层级差异转向横向类型差异,在招生、投入等方面一视同仁。

  二是鼓励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副校长李先成介绍,该校与富士康集团鸿超准公司深度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由企业提供,学校只负责实施课程计划,并给予每位学生5000元的补贴,学生因此能学到过硬的技术,一去就能上岗,月薪达到5000元。但李先成表示,这样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太少,多数企业不愿在培养师资、学生实习方面投入。

  赵建国表示,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投入很大,一台实训用的机床就是几十万元,但几年之后这些机器就会陆续淘汰,又要重复投入,学生也难以学到最前沿的技术。如果校企合作有相关制度规范,多数企业能够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既能节约国家大笔投入又能让学生学到前沿技术。

  受访学校负责人建议,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责任,对提供师资培训、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激励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加快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发展非学历培训。

  专家建议,一方面应严格控制普通高中和三本院校的招生规模,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成长通道体系,扩大技工、技师教育,完善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纵向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另一方面,通过生源多元化实现职业院校的转型。

  石伟平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职业院校应将生源对象从传统的高中阶段应届毕业生扩展到所有有职业培训需求的成人,包括农民工、企业从业人员、社会无业人员等。通过大力发展非学历的成人职业培训,在困境中实现转型发展。记者 周凯 茆琛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