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反思和改革教育体制与科技体制

2013年12月02日 08:4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我国航天事业又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人类最早的科技探索,源于对世界的好奇以及随之产生的求知欲望。其中,浩渺的太空,一直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嫦娥和玉兔的神话,体现了先民对于太空的向往,想象、向往进而升华成为探索精神、进取精神,成为千百年来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时至今日,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很多古人的想象,已经成为现实。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而中华民族先民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传说,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登月成功,将生动地在世人面前上演。这意味着,在航天科技这一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各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领域,中华民族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地位。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毫无疑问,这是科学技术的胜利,也是科学精神的胜利。关于科学精神,“五四”时期,胡适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大胆假设,就是不囿于陈说,不迷信权威,不畏惧条件艰苦,攻坚克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小心求证,就是严谨细致,耐心诚实,刻苦钻研,尊重客观规律。航天事业的发展,正是体现了这种科学精神。试想一下,如果是畏难保守,或者是急躁冒进,嫦娥奔月恐怕永远只能是一种传说。

  科技进步是继往开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传承。先辈创榛辟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启了航天事业。今天这一代航天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了辉煌。那么我们航天事业的明天在哪里?我们科技事业的明天在哪里?明天就在于青年,在于少年,在于新一代的莘莘学子。

  然而说到这里,不禁令人产生一丝隐忧。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至理名言相比,培养科学精神,似乎并不是很多家长、学生以及学校的第一选择。整个社会功利主义弥漫,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将成绩放在首位。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了一种悖论:虽然中小学教育中有诸多的科学基础知识,虽然也有很多青少年愿意从事科技事业,但他们的创新精神、求真精神在漫长的、从一次考试走向另外一次考试的过程中,被限制和遏制。如果不再改变这种局面,负面的后果将会在航天事业乃至于整个科技事业中逐步显现出来。

  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为航天事业的再一次重大突破欢欣鼓舞,并以此为契机,掀起全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潮,很多未来的航天人才、科技人才,也许就在这一刻起步。另一方面,也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反思和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与科技体制,让广大青少年不仅有科学知识、科技梦想,更能够在他们成长的时期,逐步培养具备创新、诚实、勇敢、细致等科学精神,成为航天事业、科技事业优秀的后备军,航天事业、科技事业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周云)

【编辑:白琥】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