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如何求解

2013年12月02日 17:0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11月30日,为争取一个入学名额,数百名老年学员凌晨便赶到山东老年大学连夜排队报名。近年来,每到老年大学报名的时候,都会有老年人彻夜排队,只为能在自己喜欢的班级中获得一席之地。(12月1日《齐鲁晚报》)

  其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新闻已多有报道。济南曾有位老人,读25年老年大学、收获10余张毕业证。而在青岛,有位老人更是创下连续27年上老年大学不愿毕业的记录。

  通宵排队报名、连续上学不愿毕业,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日趋凸显,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第一,伴随社会迅猛发展和物质水平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不再停留在退休在家围着子孙转,而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拥有全新的人生观。

  第二,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独生子女一代在赡养父母上力不从心,很多老人精神孤单,报名上老年大学无不是图个乐子、有人说话,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理平衡。

  第三,老年大学现有设施和资源极为有限,可以说,市场跟不上老年人群体与时俱进的精神需求,而老年大学大都采用聘任制,很难留住专业人才,所以才会出现供不应求、半夜抢号的尴尬局面。

  毋庸置疑,老年大学报名很“疯狂”的背后,折射出很多严峻的社会问题,既有当下的养老难题,也有政府在老年大学方面投入不够,还有老年人群体如何定位晚年生活的问题。用积极态度看,老年人热衷上老年大学,从侧面说明他们渴盼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变迁的达观态度。笔者居住在某高校的家属院,周围很多退休、离休的老人,都有自己固定爱好,写文章、摄影、长跑、爬山等,乐此不疲,很有成就感。因此,面对此问题,相关部门理应引起重视,这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民生保障。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积极引导,盘活社区资源,最大化为老年人群体服务。与老年大学报名热火朝天形成对比的是,很多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比较冷清,尽管社区投入越来越多,棋牌室、电脑班、健身室、图书室等,有些社区还率先开设了托老服务站、“老饭桌”等,但是,这些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社区力量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对此,相关部门可推出惠及政策,联系名师资源,优化社区环境,统一硬件标准,打造响当当的社区老年大学,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便能够享受到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率的精神文化大餐。这些不仅是对城市管理者智慧的考验,也是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契机。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充老年大学优质资源,还可出台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源或社会组织,投入到发展老年人群体产业上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老年人通宵排队抢号,是对城市民生保障的度量,也是对儿女们孝心的提醒。像影视剧《老有所依》中的一段经典台词,“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屋子,你不去关心,不去想它,它就风里雨里的在这儿,只要你想返回,它就在这儿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屋子是绝非结实,需不需求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日老屋子也会塌的。”关爱老人,老有所养,不是一句空话,从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开始吧,这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钟倩

【编辑:朱峰】

>相关新闻:

  •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