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用法律重锤敲碎考试作弊产业链

2014年01月14日 11:21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参与互动(0)

  央视12日报道称,2014年1月初的MBA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附近出现不止一个神秘“作弊电波”。北京一家名为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的考试培训机构涉嫌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部分考生在该考点作弊。

  这起作弊案件,发生在新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看似是新闻,但其作弊过程、作弊手段却似曾相识。无论是高考、英语等级考试还是形式各异的各类考试,作弊并不鲜见,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就拿近些年的高考来说,可谓反作弊技术手段越来越高、投入成本越来越大。即便如此,作弊者仍“络绎不绝”,并没销声匿迹,已经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

  尽管此案,教育部表示,已派工作组开展督办查处工作,将取消作弊考生所有科目成绩,并视情况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一至三年的处理,但留下的思考却不能停止。

  考场里试题如何泄露? 神秘电波答案从何而来?屏蔽设备为何拦不住电波?无线电作弊属何种违法?等等追问之下,不能忽视一个个庞大的地下考试作弊产业链。一是获取各类试题的渠道专门化,二是考试作弊工具市场的完善化;三是作弊需求的考生规模化。这“三化”就形成了一个个考试作弊的产业链。如果这一个个产业链不断掉,今天处理了这起,明天还会有那起发生。

  产业链的形成使众多考生趋之若鹜想走捷径,有中介组织“鼎力相助”,赚得钵满盆盈。此风不刹,此产业链不除,不仅于大多考生不公平,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不劳而获,甚至还会拉下不少的考务人员,异化许多人的价值观。

  我们看到每遇此事发生,多半是对考务组织者罢免、处分,对中介者刑拘、罚款,对参与者取消成绩。总显得法律的重锤落地不够。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用法律重锤敲碎考试作弊产业链。

  对试题泄密,特别是内外勾结的要让考务组织者终身不得组织考试,取消办学资格;对作弊中介,要封杀;对作弊工具,要加强市场监管,没收和处罚违禁用品;对作弊考生要让其几年内不得再考,得不偿失。唯有如此,方能警醒形式各异的考试作弊,还考务工作一片纯净的天空。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