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问话没营养瞎指挥 春节聚会逗孩子别成"无聊伤害"

2014年01月22日 14:42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参与互动(0)

  春节家庭团聚,走亲访友的过程中孩子是众人的焦点,摸着小脑瓜儿、问着成长的话,再让孩子表演个节目……且住,孩子把你逗乐和了,你确定你的亲密言行让孩子开心了吗?问话没营养、随便瞎指挥,一不小心向孩子传达的还可能是语言冷暴力!这个春节当个好长辈,可得长点心了。

  ■案例一

  让小胖子劈叉

  人家不高兴

  小琳去年春节回老家,看望老同学一家,同学家小孩叫麦琪,四岁半,长得胖滚滚,特别可爱。小琳拉着麦琪的小手,问几岁啦?上幼儿园了吗?在幼儿园喜欢谁呀……问了一大通,麦琪最初还笑嘻嘻地赖在小琳身上回答,后来挂起了一张扑克脸,还拼命想挣脱小琳的怀抱去一边玩儿。小琳很尴尬,老同学为缓解气氛,提议让孩子跳个舞吧,麦琪不情不愿地走到客厅中间,本就放假多日胖了许多,表演的舞蹈还挺有难度,第一个动作就是劈叉,麦琪胖嘟嘟的小脸都憋红了,跳完整个舞蹈更是累得气喘吁吁,表演一结束,麦琪就躲进卧室再也不肯见小琳这个“怪阿姨”了。

  ■专家解读

  跟孩子互动

  要找其兴趣点

  “上面案例中,小琳的尴尬在于提问不当,如果跟孩子交流从‘宝贝,你平时喜欢干什么呀’入手,就会有一个好开端了。”吉林省金太阳幼教集团总园长孙磊如是说,她进一步指出,亲人朋友聚会期间,让孩子表演个节目、唱个歌,很多时候是家长炫耀心理作祟,让大家都看看自己的宝贝有多聪明能干。而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爱表现,掌声越热烈表演劲头越足;有的孩子不爱表现,让他在众人面前表演很痛苦。所以,让孩子表演节目也要因人而异,视孩子情况而定。

  家长和亲友多从正面引导孩子,问孩子最开心、最享受的事是什么,再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导孩子表演或者陪伴孩子看书、做手工,就会实现有效沟通了。

  ■案例二

  怕妈妈不爱自己

  欺负弟弟妹妹发泄

  王女士说,家里是双独,所以在女儿5岁的时候,决定再生一个宝宝,可是从怀孕开始,无论邻居还是朋友都会在女儿面前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春节人多的时候,大人们更喜欢逗弄孩子。诸如:“你妈妈有了小弟弟,会更爱小弟弟,不管你了怎么办?”“你妈妈不喜欢你了,将来只会对弟弟好!”最开始当邻居或者朋友这样逗弄的时候,女儿还会比较有信心地说妈妈一样爱她,可是时间久了,女儿就会眼巴巴看着自己,希望自己能给大家一个答案。

  虽然自己感觉不是很稳妥,但是邻居和朋友都没有恶意,只是喜欢女儿才逗女儿,自己不好说什么,但还是对女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以前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享众人的爱了,突然又出现一个弟弟,似乎将要抢走所有的爱,所有的人都不再爱她,不再关注她,太可怕了。后来,偶尔发现女儿竟然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捏弟弟、掐弟弟,这让她非常担心。

  ■专家解读

  过分强调

  会造成孩子恐慌心理

  北京维思德国际幼儿园冯斌园长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的确已经有不少家庭拥有两个孩子,这就更需要家长关注第一个孩子的情绪。因为成人的“你妈妈不喜欢你了”“他们更喜欢你的弟弟、妹妹”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很多恐慌甚至自我怀疑。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还无法准确地分辨成人的话是真是假,一旦相对多的成人说了相似的话,他们就会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不爱自己了。

  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不能及时发现,并对这种情况加以说明,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当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会像以前一样爱她,最好再亲亲孩子,抱抱孩子,缓解孩子内心的恐慌。

  冯斌同时表示,部分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打弟弟妹妹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的占有欲相对较强,会有嫉妒心理,认为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分享了父母的爱,父母要及时开导,当随着年纪的逐渐增大,心理逐渐成熟,会疼惜、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案例三

  孩子纠缠不休

  哄骗一下好脱身

  妈妈着急要去上班,孩子却纠缠不放,哭着闹着要跟去,于是妈妈许诺孩子说:“别哭,妈妈下班回来给你带好吃的。”爸爸忙着为明天的会议做准备,孩子却一再来打扰,让爸爸陪着玩玩具,于是爸爸安抚孩子说:“别闹,爸爸有工作要做,你自己去看动画片,等周末爸爸带你去游乐园。”很多时候,为了让不听话的宝宝乖乖就范,父母们会随口说出一个美好的承诺,或者用各种招数去哄骗孩子。这种情况,是长辈们的惯用伎俩,而在繁忙的春节期间尤其常见。

  “哪有大人不骗小孩子的,尤其是没耐心和孩子纠缠的时候,哄骗一下很有用。”“有时候和孩子讲道理根本行不通,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哄骗也是不得不采取的手段。”大人往往认为孩子小,哄骗一下没关系,过一会儿孩子就会忘了,所以并没有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放在心上,甚至根本就没打算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孩子却在眼巴巴地等着盼着,最后发现父母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幼小的心灵难免受伤,一旦被哄骗得多了,孩子对父母也容易从失望变为失信。

  ■专家解读

  兑现承诺避失望

  正面引导树威信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国家注册亲子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贾春红女士指出,哄骗是大人搪塞孩子的一种手段,说到底是亲子沟通方式的问题。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孩子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并予以模仿。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话是算数的、有权威的,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会使孩子失望。被父母的言而无信哄骗后,孩子会感到委屈、生气,甚至会发脾气,和父母对抗,久而久之,哄骗不再有用,孩子也容易养成撒谎的毛病。

  不要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就随意哄骗,当孩子任性、纠缠时,不是只有用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物来吸引这一种招数。可采取劝慰、鼓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等正面引导的方式,或者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冷处理”等方法。

  比如孩子不愿意打针的时候,不一定要用打针不疼来哄他,可以告诉孩子打针会有一点疼,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希望他能够坚强。在孩子摔倒的时候,不要用打地板、说“地板坏”等话来哄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因为他的不小心才会摔倒,以后小心一点就不会摔倒了。如果孩子听不进道理,可以暂时离开,等到孩子平静了再跟他讲道理。总之,哄骗带有欺骗的性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很有害的。即使因为情急不得不哄骗应付孩子,事后也要尽量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要让孩子失望。

  ■相关链接:

  聚会别忽视孩子给孩子创设游戏环境

  在春节聚会期间,最容易出现的画面就是,大人打扑克、打麻将,孩子因为没人理会,只能坐在一旁呆呆地看。专家们指出,这种状况对孩子特别不好,首先大人的游戏孩子融入不进去,其次大人之间的玩笑有一些也不适合孩子。那么,到底在聚会中,怎么安排才能够让孩子也玩得开心、不无聊呢?

  孙磊园长给出三个建议,首先,给孩子创设一个游戏环境,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们可以捉迷藏、玩折纸、捏橡皮泥,避开大人主导的游戏,在一个清爽纯净的空间享受童年欢乐;其次,如果一个聚会里,只有一个孩子,可以指定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专门陪孩子,不要让孩子感觉受冷落、孤独、无聊;第三,每一家都有很多益智类的玩具,可以全部拿出来,孩子们很擅长玩这种玩具,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是,走亲访友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玩具,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