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夫妻10年收900万个塑料瓶 供儿子出国留学(图)(2)

2014年01月26日 09:34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老朱一天要回收300来斤塑料瓶,一斤约30个。老朱的爱人刘建英得用手刮掉包装纸,按颜色分类。老朱在家时,也会加入这项“工程”。

  老朱一定要做吉安名菜“四星望月”给记者吃。

  只要不下雨,老朱每天都要走街串巷收垃圾。

  每天约9000个塑料瓶,得用手刮掉包装纸并分类,老朱和爱人刘建英两手布满老茧。

  衡阳蒸水边,老朱的垃圾工厂像个被遗忘的世界。

  对话

  回收垃圾供出博士儿子的背后,朱家谷有怎样的想法?博士儿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与行动?记者分别与老朱、老朱之子朱轼展开对话。

  父亲:只要他们有出息,比什么都开心

  都市周末: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读书无用”,你为什么相信读书有用,尽心尽力送儿子上学?

  朱家谷:有人对我讲过“读书的当不得养猪的,当官的当不得擦皮鞋的”。养猪的遇到猪发灾,价格掉下来,你看苦不苦?不晓得你种过田没有,大热天搞双抢,几辛苦啊!只有从我们这一辈做起,让下一辈跳出山沟。往大里说,不读书没知识,科技怎么进步,国家怎么发展?

  都市周末:有人说送子女上完大学就可以了,你为什么还要送儿子读博士呢?有没有人说过你傻?

  朱家谷:我妹夫就是这样讲的。我回答他,邓小平六七十岁才当大用,之前还三起三落呢。读了书的人到底不一样!有句话叫“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人不能只看着脚底下,看着天安门,人看待问题就不一样啊。

  都市周末:你跟儿子打电话会交流些什么?在特定节日,比如父亲节、过年,他们会不会跟你主动说些什么?

  朱家谷:我基本上晚上11点多跟儿子打电话,问他有没有在看书,聊聊工作生活中的事。我看报纸、在外面看到好的东西,也会分享给他。毛泽东说江青“有武则天的心,没有武则天的才”,我问儿子,你懂这话的意思吧。所以人还是要有文化有能力。有时也出题考他,你知道毛主席喜欢看哪四本书吗?“《三国》、《水浒》、《红楼梦》、《聊斋》咯。”我继续问他为什么,他不知道,我就告诉他。看《三国》不光看战争、战术,还有外交;看《聊斋》他看到清朝的腐败,他把这本书看死了,所以他把国民党的腐败看死了。

  父亲节、母亲节,他们会打电话回来。过节时,会问我们买了好菜没。我也提醒他们,给女朋友的父母亲打电话。说到回报,具体的还没有,说要寄钱回来,我们现在还不需要他们的钱。只要他们有出息,比什么都开心。

  儿子:父亲让我骄傲,是我的榜样

  都市周末:父母是不是从小告诉你们读书很重要?你当时怎么想,现在呢?

  朱轼:我的父母亲,培养我们两兄弟,一年又一年含辛茹苦,很不容易。他们的工作,挺脏挺累的。我希望他们以后生活过好点。等我这边稳定点,我想把他们接出来,一起生活,让他们不再那么劳累。

  我不想在媒体上渲染太多。我父母的想法很简单朴实,就是希望子女有好的前程,不要跟他一样在农村种地。他总是教育我,要想有好的前程,必须要读书。他的想法不在于钱财回报。我理解他的意思,也知道他的期待。

  大学毕业后,没有跟父母一起过过年,在家跟父母吃饭、团聚都很少。在这方面,我做的太少,关心父母也太少。一个人在外面,忙的事情比较多。现在基本就在实验室,特别忙,很少出来。

  都市周末:在你心里,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他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朱轼:父亲有一点让我骄傲。他做事情很认真,认定的事,不论辛劳,会一直做下去。他是个值得尊敬的普通人。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了我榜样,我做科研,会有遇到困难做不下去的时候,父亲会提醒我换种思路和方法,坚持下去。他不管做什么,都很用心。

  记者手记

  大地之光虽然微弱,但永恒。

  大地的微光

  □李婷

  老朱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很多普通父母的影子、朴实的心愿和信念。

  我也来自农村,做木工的祖父靠着日复一日的活计,千锤万刨地供我上大学。我的大学好友邱邱的父亲,跟老朱一样,依靠在城市回收垃圾,供养了3个子女。邱邱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家大企业的员工。

  靠回收垃圾送儿子读博士、留学德国,这背后有着中国普通人勤劳善良、勇毅踏实的民族精神血脉,有着对知识的崇敬,对读书的信赖。相信通过奋斗和读书可以让子女跳出山沟,实现阶层的垂直提升。即使这种相信有时并不能得到百分百的报偿与实现,他们仍秉持着这朴实的信念。

  10年回收处理900万个塑料瓶、不计脏苦累的背后,还有着对子女最简单而深沉的爱,不计回报的爱。我爷爷一直有坐飞机去北京的心愿。去年,当我决心请假陪他一偿夙愿时,他忽然“不想去了”。我知道,他舍不得我花钱,舍不得我耽误工作。

  比起擅用自媒体工具的我们这些80后、90后,很多像老朱一样普通的中国传统父母,不善言辞与表达,或者把一切埋在心底,在生活的海洋里静寂无声。我愿意倾听、更愿意分享老朱的故事,因为他们大地一般的沉默里蕴藏着最纯粹的信念与能量,它们就像荡涤浮华的无声惊雷,哪怕最微小的共振和呼应,都自有闪亮的意义。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