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民办小学报考数据将联网 限报2所为孩子减负

2014年01月29日 10:19 来源:新民网 参与互动(0)

  图说:等候面试的小朋友在教室外“打探虚实”。目前不少城市择校热都集中在民办小学。新华社

  民办小学招生,适龄孩子限报2所;修订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适当减少课文篇数、识字量和写字量。昨天发布的《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关于民办小学招生、一年级语文教材两项改革内容,成为家长最关注的焦点。

  在实施过程中,这两项家长关注的内容如何具体操作?对此,上海市教委相关人士表示,民办小学限报2所,并将尽快实现全市数据联网,从而避免家长打“擦边球”,多区报考,反而加重孩子负担。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经过修订后,将有望变薄1/3。这些举措,都将切实地为孩子们减负。

  政策:“两个限定”,即限定每个适龄儿童家长填报2所民办小学,限定民办小学招生范围

  解读:根据户口或居住地报考

  根据市教委年初发布的201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施方案,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限定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可面向全市招收寄宿学生,跨区县招生人数由学校与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商定后向社会公示;每个适龄儿童限定填报2所民办小学。

  昨天公布的《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今年民办中小学招生将统一报名时间、统一面谈时间、统一录取时间。同时再次强调,民办小学的招生范围也将受到限定,每个适龄儿童家长仅可填报2所。相关负责人透露,此举将一定程度减少家长盲目填报志愿、盲目拉着孩子到处参加面试的情况。

  然而,也有家长对此表示质疑。他们向记者反映,以往有的区县限报2所民办小学,A区的家长为了增加命中几率,拉着孩子从A区辗转到B、C区面试。奔波的范围从自己所在区投考多所学校,变成到多个区内投考学校,其实孩子更累。今后如果全市所有的区县都只能报考两所,会否造成更多区县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多个区内奔波?

  对此,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家长需根据孩子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报考民办小学,以前的确有学生家长打“擦边球”。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全市报考数据联网,以尽快“补漏”保证公平。数据全市联网之后,孩子最多只能面试所在区的2所民办小学。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目前能在全市招生的民办小学很少。

  今年准备为孩子报考金山区民办小学的胡女士表示,政策的出台让家长的选择更加谨慎,而民办小学面谈过程须向家委会代表、媒体和相关督查部门公开等机制也受到家长的欢迎。

  政策:今年本市将修订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适当减少课文篇数、识字量和写字量

  解读:一年级语文书变薄1/3

  今年“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韩正说,过去课本最后一页是课本的“生词表”,去掉一年级入学前已经学过的,这个课本产生的新词量就在这里。“我看上世纪60年代的一年级版本,最后的生词总量和现在最新版的生词总量差不多,但是把一本书从头看一遍,发觉新版实际的生词远远超过旧版的。”

  隐性生字让孩子不轻松

  记者采访中,不少小一生家长和一年级语文老师反映,“隐性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不小,有时甚至和需认读字数量相当。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有一篇《采蘑菇》,“小兔跑步,绕过大树,穿过草地,去采蘑菇。”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是“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树、草、地、去、采’”。小一生家长侯女士表示,其中“绕”、“穿”、“蘑菇”对她的孩子来说都是生字。

  如何理解《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关于修订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适当减少课文篇数、识字量和写字量?

  对此,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昨天回应:从今年9月开始的新学期,语文课本将有望变薄1/3,课文数量、生字量会减少。由于“隐性生字”在现行的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不少出现在古诗词中,今后一些原先要求诵读的古诗词会删去。今后还将启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教材整体修订。

  该负责人介绍,这些所谓的“隐性生字”其实是指跟读字,“语文教学”不是“识字教学”,不是单纯为了让孩子认识一个个字,而是要让孩子们理解语言的美、语言的涵义。比如课本上画有苹果,当出现“苹果”的生字时,学生们认识“果”,自然也能从语境上跟读出“苹果”。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汉字“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默)”在不同阶段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师:篇目太多课时赶

  对新、老语文教材,熟悉它们的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

  上世纪80年代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徐鹄老师告诉记者:“那时小学一年级课本教拼音和课文,课文最多不过24篇,生字数量最开始每篇不超过8个,以后逐步递增到12个左右,跟读字大概两三个。二年级课文大约30篇左右,中高年级由于课文篇幅增长,课文篇数大约在20余篇。”徐鹄老师说,过去就算是跟读字,也会在后几篇课文中与学生重新“打个照面”,有利于学生重复记忆,现在的教材有些跟读字出现一次以后就不重现了。

  徐鹄老师表示,现在的教材篇目较多、篇幅较长,而课时却不增加,为了让孩子在课堂里跟得上,不少家长不得不给孩子做预习。

  武宁路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陈静告诉记者,语文课本“量”的变革确实存在空间,现在的课文篇数有40余篇,一学期20周,每周9课时,还要进行写字、口语、拓展方面的教学,学生基本天天都要上新课文,除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描摹的字,潜在的生字阅读要求也不小。实际教学中,过了半个学期后,有些学生“来不及消化”。

  教育人士表示,在课程教改的同时,相应的评价体系也要跟上,比如不单单考察孩子认知的程度,而要结合实际考察其综合应用和理解。

【编辑:燕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