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孩子不愿打招呼被打不敢还手 宝宝行为正常吗?

2014年03月13日 16:50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孩子不愿打招呼被打不敢还手 宝宝这些行为正常吗

专家廖丹萍

孩子不愿打招呼被打不敢还手 宝宝这些行为正常吗

  核心提示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和人打招呼”、“孩子为什么老是翻箱倒柜”、“孩子被打都不还手,好郁闷”……家庭是孩子早教的第一课堂,3月11日晚,本报《家长学校》早教主题沙龙活动如期举行,多位家长抛出了他们眼中孩子的“不正常”行为,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沙龙上,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心得的资深幼教专家、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员廖丹萍和家长代表曾晶先生、许登莲女士参与。专家和家长、家长与家长,大家就家庭早期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互动热烈。

  1 4岁女孩不爱跟人打招呼

  2 被别的孩子打一巴掌不敢还手

  3 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

  4 2岁宝宝喜欢翻箱倒柜

  孩子不愿 跟人打招呼

  请别怪她无礼

  孩子行为

  4岁小女孩很害羞,碰见熟人时,爸爸妈妈叫她打招呼,但孩子仅看了一眼,不打招呼不说话,还避开。

  家长心声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地跟对方说:“不好意思,小家伙害羞。”等对方走远了,我就教育小孩,“下次要认真打招呼问好,你这样很没有礼貌。”虽然我一直这样教育,但孩子的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作为家长挺苦恼的。

  专家发言

  廖丹萍从事幼教工作近30年,她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家长对孩子还是要有一颗等待的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张扬些,有的人内敛些。不要去逼孩子,家长自己首先做好示范,进步一次,表扬一次,不断强化她。不要期望一次两次就会有很大改变,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进步。

  其他家长发言

  许登莲说:“我有一朋友的孩子,也是不喜欢和别人打招呼,家长就批评孩子没礼貌。但我看了一些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她)就是对陌生环境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而家长这样的批评,不仅不能帮到孩子,反而是在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给孩子压力。”

  被打一巴掌 不敢还手

  请别骂他懦弱

  孩子行为

  孩子挺内向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别人家的孩子打了他一巴掌,他低下头,没反应,也不还手。

  家长心声

  我当时就很郁闷,被打了为什么不还手啊?是不是太老实了?这么老实的人以后出到社会,可怎么办?我到底该不该教孩子还手啊?

  其他家长发言

  曾晶:一般来说,孩子被打后无非有三种表现:一是忍了;二是跟对方打;三是逃走。但是哪种办法好,如果按成人的看法,看到孩子忍了,可能会难过,责怪孩子懦弱。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是没有对错的。孩子判断自己打不过对方就不打,这有什么错?孩子被打不还手,说明孩子的安全感不够,这时家长就更不应再把焦虑感传递给他。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正确的,让他凭感觉去做的事,他才会服。我个人的感觉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要让他自己选择。

  据我的观察,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大,打架后经常是5分钟就和好了,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操心这些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正是在冲突当中形成的,孩子之间也是这样,他们通过彼此的较量分出排名强弱。谁是老大,不是说家长指定一个头儿孩子就服。这是他们自己在斗争中形成的,只要不危及安全,家长不必过于介怀。孩子认为不应反抗,就不反抗。如果家长教育孩子,被打了一定要还手,不然就是没出息懦弱。那下次遇到一个强手,被打着受了伤,不是更不值得?

  专家发言

  廖丹萍认为,孩子之间发生肢体冲突,这确实是经常发生的事,家长焦虑,是觉得孩子吃了亏,其实孩子有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不爱扎堆

  请别给他压力

  孩子行为

  无论是在公园里还是小区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2岁多的他总是远远站在一边看着不愿意加入。就算那些孩子在玩他最喜爱的小汽车玩具,他都不会主动走上前。

  家长心声

  这种情况从孩子1岁8个月开始持续到现在,儿子都2岁3个月了,每次他看很久都不行动,我们叫他回家他马上就跟着我们走了。我很担心他这样发展下去,会越来越不合群。

  其他家长发言

  许登莲说:“我家儿子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家长不用太过焦虑。你的焦虑无形中会带给他压力,让他更加惧怕和其他人交往。”

  专家发言

  廖丹萍说:“不用太急,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都是正常的。家长总认为孩子的这些行为不正常,那是因为家长总朝唯一的答案去考虑。这是用成年人的社交模式来评判孩子,这才不正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还是那句话,慢慢来。”

  喜欢翻箱倒柜

  请别着急制止

  孩子行为

  孩子近2岁,近段时间总喜欢去翻箱倒柜,喜欢钻到沙发和墙壁的缝隙里,发现哪里有个小洞就用手掏,一个房间弄乱了,就跑去下一个房间。

  家长心声

  每次我都要跟在他屁股后面捡东西,说了也没见什么效果,我就在想,这个孩子是不是脾气比较急躁,太过调皮了。我该怎样纠正他这个坏习惯啊?

  曾晶说:“有一本书叫《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小孩子在幼年时,就是喜欢这样的,丢什么东西进洞里,扔东西等,孩子是在探索空间的感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作为家长尽量不要打扰他,只需要远远看着他就好。根据研究,应鼓励孩子在敏感期做自己爱做的事,如果该爬的时候不让他爬,禁止他做这样做那样,错过了敏感期,那他很可能再大一点会有感统失调的情况。现在很多研究表明,幼年时孩子智力发展,跟动作、肢体的锻炼有关。”

  专家发言

  廖丹萍认为,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还是那句话,慢慢来。在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去翻去闹,这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探索本能,家长不要急着去制止和纠正,甚至允许他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是喜欢钻洞的,所以现在在一些幼儿园里,我也建议他们搭建一些大管子之类的游乐场所,孩子在里面就玩得很开心。而一些家长如果不懂孩子,就会去制止。所以,观念决定行为,家长用不正确的观念去指导孩子,教育输就输在了观念上。

  家长代表简介

  曾晶先生: 儿子6岁,在孩子1岁多到5岁的3年间,他辞职在家专门带孩子。现在孩子与他的亲子关系非常好,两三岁基本能自主阅读,孩子专注力好,也不偏执,他对此很满意。本报去年10月30日和今年3月6日13版曾对他教育孩子的故事进行过报道。

  许登莲女士:儿子今年4岁,中外儿童读物已阅读无数,本报今年3月6日13版曾对她教育孩子的故事进行报道。

  核心提示

  在这期的《家长学校》沙龙上,除了专家到场与家长交流,本报还特别邀请了两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家长代表曾晶先生和许登莲女士(人物介绍详见10版)。他们以身说法吸引了在场的不少家长,一些家长则直接与他们过招,就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他的心得

  知识教育交给老师 人格培养靠家长

  对早教,曾晶表示不在乎儿子学到什么东西,他更在乎孩子是否快乐,是否心理健康。孩子3岁前情绪都是不稳定的,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长大后才能有一颗安定的内心。人的节奏和四季一样,都是有规律的,孩子也是一样,到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比如3个月时,孩子一般会转脑袋,9个月会爬,1岁左右学走路等,过早地打乱孩子的这种节奏,就会造成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中生活,长大后是不太容易焦躁、暴怒的。

  辞职那3年多,曾先生表示只做了两件事,其间没对孩子进行任何知识性的教育。一件事是每天陪儿子去南宁市人民公园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二件事是每天把儿子抱在膝上讲故事。当时只是想让儿子感受到爱的感觉,并不是为了让他认字。但没想到收到很好的效果,父子间的信任感建立得非常好,而且孩子两三岁就能自主阅读,3岁多时,已经认得很多字。

  孩子的能力是超乎想象的,因为曾先生的英语不错,小时候给儿子看中英文读物时,读完中文的,他也会给儿子读一下英文。也没专门去学,很神奇的是,后来儿子见了一些陌生单词,也能自己根据发音规则念出来!所以,每个小孩都是天才,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放松的、爱的环境,让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不用着急去教育他。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是进行人格教育,知识教育交给老师,老师在这方面是很专业的。如果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爱他、关心他,温和地对待他。

  他的观点

  “马斯洛需求论” 同样适合早教

  曾晶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人的需求有5个层次:一是生存;二是安全;三是情感与归属,比如现在大家吃饭前很喜欢“咔嚓咔嚓”地先拍一轮照,先发个微信微博,求点赞,正是在群体里寻找这种存在感和归属感;四是尊重,人到了这一层次的需求,会做一些有益大众,显示个人价值感的事;五是自我实现,到了这一境界的人,即使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赞许或肯定,他的内心也是充盈的,这就好比开公司不为赚钱,治理国家不为权力,帮助别人不为回报。

  而人对这5个层次的需求都是逐级而上的,一个没法满足生存需求的人,难以奢谈存在感。而面对幼儿,家长要做的,就是先满足他们的底层需求,生存现在都不成问题,而安全感,则非常需要父母多陪伴。这样将来孩子才有更多能量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这方面,他也是这样践行的,现在让他很欣慰的是,儿子的心理素质很好,做事有专注力,遇事不偏激,不偏执。

  她的做法

  亲子阅读 能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在现场,有位家长听了曾晶对教育孩子的观点,发问道,她也是一位从事幼教多年的老师,退休后,一些家庭专程请她去做家政带孩子。她也很注重对这些孩子的阅读培养,但有一个孩子,讲故事不到5秒钟就不耐烦了,她已经很耐心地对待这孩子,但这孩子就是不屑一顾,你说怎么办?

  曾晶认为,相对于孩子能学到什么,他更关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快乐。他反问在座的家长:“能从这位家长的描述中感觉到爱吗?”言下之意,这位家长是用耐心在和这孩子相处,而他是从小抱着儿子在膝盖上讲故事,儿子感受到的是温暖和父爱,这给孩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许登莲女士也是赞同亲子阅读的践行者,她表示,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亲子阅读了,近两年更是陪儿子读了很多中外读物。很明显的一个感觉,是儿子自己越来越爱读书,以前睡前看2本绘本,后来他自己增加到5本。而上面那位家长提到的,她带的孩子不爱阅读,是否也和没选对读本有关。许女士认为家长给孩子阅读,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识字,而是对丰富孩子的想像力有很大影响。尤其在孩子幼年时,给他们看些国内外名家的绘本,非常有益,现在儿子在生活中遇到书中的一些情景,马上就给联系起来,还加入了自己的演绎,很棒!

  温馨提醒

  家长早教

  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沙龙活动临结束前,廖丹萍提醒家长,在学前早教阶段,有几件事是家长必须要做的:

  1.习惯养成。为什么一些家长没能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是因为没坚持。

  2.对孩子的要求态度要坚定,对孩子的承诺要说到做到。

  3.家长树立好榜样。

  4.注重亲子阅读。建议家长从小给孩子看一些优秀绘本,不仅是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想像力等成长都有很大影响。(当代生活报记者 胡玲玲 关海芳/文 徐天保/图)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