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师被指“一路抄袭到教授” 评论吁第三方调查

2014年04月30日 10:57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从教21年,10篇论文被指抄袭,职称从讲师晋升到了教授。近日,这则举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世友的论文“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的网帖引来广泛关注。4月29日《中国青年报》透露,目前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处等部门已介入调查,有关负责人预计“五一”假期后会有结果。

  这件事一旦查实将为学术界的“抄袭门”加上砝码,更为学术界的公信减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该教授被指抄袭的论文中,有一篇题为《诚信与当前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正如网帖追问的那样:“当抄袭成为一种习惯,当抄袭可以轻松评上教授,还有人安心、潜心做学术、搞研究吗?”

  由此联想到,去年年底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曝学术抄袭,到现在已经几乎无人问津,这位院士想必依然安然无恙地做着自己的学问,而公众的质疑依然无解。

  具体而言,对于“抄袭”和“适当引用”行为如何判定,有关规定还是比较明确的。翻开《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可以看到,该细则第15条规定,“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断,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应该说,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判定抄袭的规定还是比较明确的,问题是这些判定工作在论文发表、评职称等工作中往往难以落实。

  层出不穷的抄袭事件,屡禁不止的违规评职,凸显出当下学术界及其相关主管部门可怕的“宽容”。你看,“从讲师抄袭到教授”,如果属实,这一路过关斩将何等顺畅!其背后,多少监管环节都形同虚设?人们还可以再问得深刻一点,学术界到底有没有防止论文造假的程序安排?有没有人来监督这些程序的执行?

  当前的答案显然难以令人满意。更可怕的是这种“宽容”的潜规则:公众愤愤不平,当事人搪搪塞塞,主管部门闪烁其词,结果却是石沉大海。

  制度建设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在如今学术造假频发的情形之下,是非用强力手段不可了。否则,不知道还有多少抄袭行为持续腐蚀学术肌体。学术肌体腐蚀不是小事,因为它最终损害的是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实力提升。

  医者不能自医。跳出学术看学术,才会看得更清楚;跳出学术反抄袭,才能真正下得了猛药。从媒体报道的相关信息看,“从讲师抄袭到教授”事件目前只有本校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这样的调查,其公信力无法保证。而对于抄袭事件,公众最希望看到的恰恰正是调查的公信力。

  调查机构是否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应是抄袭事件调查最基础的考量,不管以前的规则如何,能不能从现在起就将类此调查“上提一级”,让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同时介入? 姜洪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